如果孩子还在低年级,这个能力千万不能丢
儿子这段时间学习综合算式,每天上课也会跟老师连麦,积极回答问题。但是今天的作业情况非常的糟糕,表现在两个算式变成综合算式的过程中不知道应该怎么加小括号,对于综合算式没有办法准确的读出来。还有一道珠子的问题,给他讲过之后虽然能够写出来,但是也能看出来他依然是一知半解,写出来也只是依葫芦画瓢。
没有办法,依然采取让孩子讲的方法。
让孩子讲题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听懂、会做、能讲解三个阶段。
能听懂是最浅层次的理解,学生往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上课一听就懂,下课一写作业就不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在老师教学语言的巧妙带领下,思路跟着老师走,很容易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学生也往往表现出“哦,原来是这样!”长舒一口气,仿佛是自己一下子把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给解决了。但其实想一下,是学生自己解决的还是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解决的?这个问题应该考虑一下。
会做,反映在作业中,在听完课后,学生能够在听懂老师上课的基础上,独立有效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好的应用课堂所学,这样的学生能领悟课堂知识的70%左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都是当天课堂所讲知识的复制与简单延伸,没有太大的难度,只要稍微动点脑子基本都能解决。
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还要看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尤其进入高年级后会出现知识的综合,这种情况下就是真正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家长会在孩子上初中后会反映: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学习很好,经常考满分,怎么一到初中,成绩就下降的这么快?一方面跟学习科目的增多有关系,另一方面低年级学生学习知识相对简单,考察背记写的比较多,只要家长、老师抓得比较严,一般孩子都能考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是到了高年级段,所学科目增加,也越来越考察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有一部分低年级段学习较好,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我思考习惯的学生可能就会滑下来。这也能解释家长的问题了。
那么,如何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呢?
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低年级段就开始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在孩子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孩子出现问题解决困难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定性为“笨”“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不肯动脑子”,这样很容易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以后的学习。
这时可以尝试在家长给孩子讲解之后,让孩子当小老师,给家长讲题。在讲题的过程中,是孩子真正自己去思考的过程,他会慢慢回忆老师所讲的知识,去发现自己缺失的知识点,并尝试着去弥补,当他真正能顺利的讲清楚一道题的时候,那么这个知识他基本上也就弄懂了,以后再碰见类似的题,就会举一反三。当然,最开始的时候这个过程会比较困难,但是慢慢来,从低年级段就培养,养成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受益匪浅。
从低年级段开始,培养孩子的思考习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