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谈到,关羽为何攻打樊城,刘备没有按时派兵救援的话题,下面我们探讨下,诸葛亮北伐中原的一些话题。
关羽死后,刘备悲伤欲绝,正准备整顿兵马,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雪恨。此时,因为文武百官劝解,方可暂时静等事变。东吴听说刘备要攻打东吴,也很着急,急忙派使臣来蜀国,归还荆州,愿意结盟等条件,让刘备息怒,刘备拒绝了东吴的好意,执意要报仇。本来东吴,因为杀掉关羽,害怕刘备报仇,就把关羽的头颅献给曹操,本意是让刘备明白,杀关羽是曹操的意思,嫁祸曹操。曹操是何人也?当然知道东吴孙权这样的伎俩,曹操,也就将计就计,按照王侯之礼给关羽送葬,文武百官都来送葬,也是足够给关羽面子,一来,关羽确实在当时是非常知名的英雄,二来,也是做给刘备看,杀关羽的不是曹操,是东吴孙权,这样矛盾就转移到东吴了。
此时,曹操也年迈,长年的征战,身体也渐渐衰弱,再加上本来就有头痛病,一次因为听说有个参天大树砍伐不动,曹操自己带剑来砍,不了,一剑下去,,鲜血直喷,曹操惊吓倒了,回去,就卧病在床,过几天,病情家中,曹操也深知自己命不久也,安排了后世,总结了一生的功过,最后,心满意足的去世了。曹操的丞相位置,有其次子曹丕接任,曹丕,即为没有多长时间,更加逼迫汉献帝,最终,让汉献帝不得不进行禅让,这样,汉朝就彻底消失了,又大魏来继承。三国开始,也是有曹丕正式继位,年号正式改变开始。
现在正统的汉朝,没有了,刘备,所谓的北伐,也需要有个名义,为了正统,为了师出有名,刘备也需要有个正式的名位,就在手下一帮人配合演绎下,刘备终于登基了。大封群臣后,刘备下了第一道圣旨,就是选定节日,率领75大军,攻打东吴。就在刘备仓促准备伐吴做准备的时候,张飞也突然去世,被手下部将割头,投降东吴去了。张飞平日酒醉后,喜欢鞭挞军士,如今,也看大哥刘备要起兵伐吴,张飞也积极配合,让兵士准备孝服,三军将士都要穿戴,限定三日,完成不了,杀头。本来就是时间仓促,这样的死命令,也让手下的军士,害怕了,完成不了也是死,倒不如冒险杀了张飞,向东吴那边请功。就这样,张飞还没有出师就被杀了,也是因为性格原因。
刘备看到张飞也暴亡,一时真觉得活在世界上没有多少意义了,北伐的意念更加执著,尽管很多人都来劝说,趁现在魏国还没有完全稳固,可以攻打魏国,乃是上策,魏国灭亡,吴国自然投降,光复汉室,也是指日可待,诸葛亮等人也是劝解无效,无奈,也只能依刘备一时气氛,刘备这次带领蜀国基本全部的精锐,让诸葛亮来守成都老家,自己带领一干将领去东吴,刘备,此时,觉得自己兵力充足,可以依举歼灭东吴,为关羽报仇,没有带诸葛亮,也是觉得东吴那边也有诸葛瑾,也是觉得这次行动,不需要诸葛亮参与,多少有些顾虑,毕竟,如今都是三国鼎力了,刘备觉得自己的力量也是可以完全吞并东吴,不需要诸葛亮的计策了,更多的是,诸葛亮也是一直都反对意见,刘备这次也算是赌气,众人都反对,我凭要伐吴,也是证明自己的能力。
战争的结果,刘备彻底惨败,最后退守到白帝城,眼看自己亲手葬送70多万的部队,无功而发,刘备也羞于见人,在白帝城急招诸葛亮等人来托孤,刘备也抑郁寡欢很久,等诸葛亮来了之后,也是试探诸葛亮,如果,儿子阿斗不行,丞相可以取代,刘备,毕竟是一代枭雄,也知道,凭自己的儿子,是斗不过这些老家伙的,诸葛亮想篡权也是一二三的事情,刘备,临时之前,还要试探下诸葛亮,方才安心,诸葛亮在刘备面前表态,表示会尽心辅佐阿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也是非常忌惮刘备的疑心。
就这样,刘备陪着其他两个弟弟一起去了西天极乐世界,继续他们的桃园结义了。刘备一死,诸葛亮,也就没有人能制衡了,五虎大将此时也仅仅剩下常胜将军赵云了。诸葛亮安顿好刘备后世,开始整顿了内政,该提拔的都要提拔,该打压的都需要打压,诸葛亮,制定的一些政策也是非常适合当时的环境,制定很多严酷的法律,用人也是大部分都是自己提拔的人多,诸葛亮本来属于荆襄人士,提拔不少老乡,西川本土的一些大臣,也平衡一些势力,这样,朝政就完全有诸葛亮一人把持,宫中,府中都有诸葛亮亲自掌控。此时,诸葛亮,真正的独揽大权,当然,那些人也不觉得诸葛亮独揽大权是为了权利欲,也是诸葛亮比较勤政而已,别人没有什么想不通,都很配合诸葛亮。
诸葛亮前后北伐6次,都是无功而发。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去北伐,诸葛亮此时也跟那些反对的同僚解释过,觉得蜀国还是比较弱的国家,资源不多,保守没有前途,最终还是被大魏国灭掉,倒不如放手一搏,说不定还有统一中原的机会,诸葛亮的理论就是不要坐以待毙,要积极进取,真的能统一,也是凭运气了,要不灭亡了,也是天意。同时代的人,也觉得诸葛亮这种不自量力的北伐不可取,造成西川年年征战,将士苦闷,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对诸葛亮这种执意北伐,也是觉得诸葛亮是在贪婪权利,只有北伐,诸葛亮才有军权,才有施展自己的军事方略,建功立业,报效先帝知遇之恩。
从人性的本质看,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大方面,也是当时诸葛亮说的那样,蜀国是弱小国家,资源有限,不能长期守护,最终还是被魏国统一,从当时的情况看,曹操已经去世,诸葛亮也觉得当今能跟他抗衡的没有几个人,此时北伐,或许能成功,也是一种机会主义。从人性的自私一面,诸葛亮只要一天掌握军权,他就一天安全,就可以实现他的联合孙权的最初政策,诸葛亮说什么也不会侵犯东吴,一来,东吴也有他哥哥诸葛瑾在那边当官,也不想让哥哥为难,一方面也是觉得自己能北伐成功,也是功勋卓著,大有曹操的位置,诸葛亮或许也认为,要是天授予诸葛世家的未来,他也原因当周文王,这种想法,从人性最自私的角度,是可以有的,在诸葛亮之前的朝代,刘备也是个亭长,可以坐拥天下,诸葛亮为何不可,有能力者居之,也是当时的情况。最多,在诸葛亮手里,是不会篡汉的,但保不准,到儿子,孙子手里,诸葛亮属于东汉末年的那个时代,前有曹操的案例,后有司马懿家族的例子,完全有可能实现在诸葛亮身上,只要北伐成功,这种事情机会还是有的。诸葛亮的本来抱负也是很远大的,北伐也是诸葛亮一生的志愿,不成功,便成仁。历史上,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他获得了千古第一贤相,要是北伐成功,或许就是第二个曹操了。
从人性的自私来看,凡是在最高领导岗位上呆久了,都有贪念权柄的想法,这个在历史上也有充分的例子。就是孔子这样的人,也想能当官,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何况其他的读书人。只要有机会,都不会放过亲自掌控的机会。诸葛亮,虽是人臣,但在蜀国也是名副其实的独裁者,对一些不合政见的人,也是该罢黜的罢黜,丝毫不留情,从摆出李严就能看得出,诸葛亮用人的方法,重用姜维,给蜀国没有留下多少能干的大将和军事,都是青黄不接的状态,这也是诸葛亮长期把持朝政,独揽大权造成的一种人才凋敝的局面。
职场,对于从骨干提拔上来的总经理,多少都有一种安插自己的心腹来围在自己的周边,用自己人安全和放心,也是其中最主要的,诸葛亮何尝不是这种想法呢?北伐就一种政治投机,成功了,自己得到更大的名誉和利益,失败了,也是自己为报答先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成功,便成仁,对自己也没有多少损失,这才是诸葛亮的真正的聪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