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彬马上脑补当日的情景,好像是那天要到了她的手机号码。
傻笑了片刻,便决心一生只爱她一个人了。
再翻开一页,是一篇文章,名字叫做《读活着有感》
“哦,原来这是她的读书笔记,翻来看看,反正也不是信件。”沈文彬自语。
我的脑海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画面:
有两个垂暮的生命,他和它有一样黝黑的脊背,一样褶皱着的皮肤,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荒原,他们一前一后的啃噬着这块古黄的田地。
我还会听到很多熟悉的名字:
二喜、有庆、家珍、凤霞、苦根。他们的声音若隐若现的环绕在我的耳畔。
是的,这是余华的小说《活着》中的情节和人物。在我阅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几度伤心到落泪,虽然作者一直以平实到近乎冷漠的态度在福贵故事中走笔,但我却深深地陷入到了故事中。
伟大的笔者都是这样,他在跟别人讲故事的时候总是制造一个假象,他与读者与故事的主人公同在,可是当主人公真的就按照他的剧本演下去的时候,当所有的读者真的感动到稀里哗啦的时候,才看到笔者已经逃之夭夭,哄骗着另一群人导演另一个故事去了。
这个故事是一个伟大的谎言,人人都知道徐福贵的经历不是真的。可谁曾想这个荒诞的令人心酸的故事,却充满着正能量,激励着千千万万的读者,在面临任何困难的时候,只要想到福贵的际遇都会被他这样坚持热爱生活的态度所激励。
徐福贵的人生实在是太戏剧化了,作者把福贵生活的那个历史阶段的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各种症结,夸张化的集中表现在一个家庭的故事中来。
他原本是一个旧社会的地主阔少,在赌光了家业之后,在一贫如洗的情况下,命运并没有结束对他的捉弄。母亲在穷困中患了重病,在他为母亲抓药的路上,却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他的妻子家珍就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拉扯长大。当他回到家时,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了。
戏剧性的意思就是故事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原想一家人团聚了,可以安安生生的过日子了。可是更悲惨的命运又一个一个鱼贯而入地闯进他的生命,他眼睁睁的看着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离开,最后只剩下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余华在书中写到: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我想在徐福贵如此悲惨的人生之旅中,他从未想过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责任。
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那就是无论生活怎么对待自己,都要好好活着。如果同行的人非要有人先死,有人后死的话,先死的人的责任就是安息,后死的人的责任就是埋葬。
这个故事中给读者传递着一种活着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忍受。无论活着有多大的痛苦,无论失去了什么,我们都必须去忍受,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如果一旦死去,就连活着的痛苦都成为了奢望。
一位老人,一头老牛,一片古黄色的土地。
这是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我想,我不会有徐福贵那样苦难的人生,没有经历过他的那些“有滋有味”的悲欢离合与生离死别,但是每当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我总是会想起来那个像一头老牛一样耷拉着肚皮坚强地活着的老人,我就会充满力量。
活着,真好。
“果然是文学院的学生。”沈文彬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