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这一天,来到长沙长郡考试,从此开始了与这座城市十年的缘分。虽然之前也有来过,但一是年纪太小,没什么记忆;二是也不像当日那样,十分确定自己会在长沙待几年。一开始是计划三年,三年之后又四年,四年之后又三年(说得跟无间道样的),刚好今年到十年,也正好今年毕业后会暂时离开。不管如何,再回来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这黄金的十年,总归是踏在长沙的大街小巷,散落在各种书店商铺饭馆里,随湘江北去了。
曾经也想过去另一个城市工作,诸如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城市节奏很快,实在是觉得很辛苦。但我这人其实适应能力挺强的,如果读大学的时候就是在大城市,认识的一帮人都是在这些地方,十有八九我也能待下去。不过话又说回来,长沙也并没有强制套住我的地方。比如上一次国考,就完全可以去深圳,特别是当我知道了某些事后我还后悔了好一阵。人年轻的时候,真的还是得多出去看看,体会不一样的城市风格和人文气息。去看那些跟你不同,比你优秀的人是如何拼搏,如何生活的。我不是说最后选择蹲二三线城市有什么不好,但至少你看过了,如果这样还不足以打动你,或许你真的有别的想法。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专业受限制,不去大城市实在是不好找工作,但他们至少是去了。
都是追求面包和爱情。有的人为了理想的工作环境,就愿意去相对开放公平的地方,有的人不想那么累,就还是愿意稍微低一下头;有的人追求的爱情,是两个人真正的心灵相通,而有的人追求的不过是塑料爱情——表面上的情侣,你都不用拆,到时候就散了,没到时候就还能凑合过。说实话,来长沙的头七年我都是在这种面包与爱情到底如何选择,如何取舍平衡的焦虑中度过的。工作这种事情,我还是觉得我的职业发展方向错了,不说去走创作型道路,成为一名编剧。哪怕是现在要做的,我也觉得我在历史,政治,文学上的学习不够。本专业更是一塌糊涂。这些短板,需要今后在工作中大量学习完善。如果身边都是猴精猴精的人,没点本事还怎么过日子。
至于爱情,我倒是一直很主动,这也是我一直在改善的地方,往往每过个两三年回头看,觉得自己之前宛如智障,但是软件升级了硬件不升级没用。我时常跟人家安利“苏格拉底选麦穗找对象法”——如何经过一片麦田选择一个最大的麦穗,条件是只能选一次。这时候就不免有的人选的太早,有的人犹犹豫豫就最后随便选了。苏格拉底是将麦田分为三段,第一个三分之一,只看不选;第二个三分之一,用来验证之前的判断是否准确,最后第三个三分之一选择。现在很多人就是高中看看,大学对比,出了大学选择。当然也有很多人,他们这个对比的过程可以无限延长,这种对“到了什么年龄就要干啥”观念的模糊导致了大量剩男剩女。不过我也说了,有些人是待价而沽,我这种是等别人姑娘瞎。好了,不开玩笑的说,这十年过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感情随缘,爱情至上观是有失偏颇的。十年里喜欢的人很多,也可以分为很多类型的。年轻人老是喜欢把爱情看得很重,其实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一事。就是有时候看见年轻人可以把感情单独拿出来对待,真的是羡慕,可以不用想那么多。过了十年后,我发现其实一开始喜欢的人始终在今后的标准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我觉得当代年轻人谈恋爱现实还是要讲的,但是更要讲幸福感,这个概念很模糊,但是你过得不幸福就很累。
(来自郭门三废的歪理)客观来说,我自我定位在男生里的身材长相绝对是中下的。那么根据罗师傅的理论:人找对象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就是为了脱单,为了结婚,找的人你不喜欢也不喜欢你,这种肯定经常吵架。第二等级,你不讨厌她(他),她(他)不讨厌你,两个人凑合过,偶尔吵架,没有大毛病,婚姻存续靠契约精神和责任感。第三等级,比如我现在追一个女生特别漂亮有才素质特别好,靠我外形搞笑能力是肯定不行的,但我将来有钱有地位可以弥补。对于这种女生来说,硬实力是一个门槛,但她绝不是只看钱的,她是想看到你能力能变现而不是空谈,你也通过努力追到了你喜欢的人。那么最高等级就是灵魂伴侣soulmate了,你喜欢她她喜欢你,各方面都契合,可遇不可求。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保二争三,希望努力一把配得上自己喜欢的人。但是对于在学校里比较挫的我来说,这个本身就不存在可行性。老老实实上班先是真的。
年轻真的很好,但没人能够一直活在一个阶段,生活还是要向前。都说清明是对生命的敬畏,我认为对生命的敬畏,既是对过去的传承,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努力把自己过好。然后多请我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