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自觉扛起政治责任,以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进取,充分发挥好“三农”工作的压舱石作用,用粮谷满仓、富农产业、宜居乡村,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用“粮谷满仓”夯实振兴“基本盘”。“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我国是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不打折扣抓好粮食生产,推动第一产业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为“三农”打牢根基、赢得主动、注入动力。面对新形势,我们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南,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贯彻“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围绕保障粮食安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既要提高认识、划出底线,也要真抓实干、凝心聚力,以千钧之力守牢“大国粮仓”,将稳粮多产粮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把“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步步为营地写在广袤的田野上,推动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用“富农产业”点燃振兴“强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只有挑好肩上的“金扁担”,农民才能收获“金果子”。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扛起神圣职责,用好调查走访这一“传家宝”,多一点引导指导,多一点服务,多一点沟通协商,多一点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要学会“彰显大爱”“推己及人”“回应民生”,于“贴心服务”处见“为民温度”,捕捉致富“好点子”,开对民生“药方子”,蹚出特色“新路子”,涵养“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尚情怀,充分尊重市场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聚焦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着眼农民、关注农民,让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有活干、有钱赚,不断做大农民共同富裕的“蛋糕”,确保在共赴小康的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用“美丽乡村”绘出振兴“新画卷”。“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这些关于对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思想就是在发展生产力。从低矮杂乱的平房到别具特色的小楼、从随处可见的荒草到错落有致的绿植、从坑洼泥泞的泥土路到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新时代乡村的小康故事,是一个又一个多元文化绽放的生态理念所促就。将农田变景点、民房变客房、乡土变时髦,吸引人们远离都市喧嚣去旅游休憩,是助力乡村走出“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为此,党员干部要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时刻牢记“人民至上”的服务宗旨,坚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用产业发展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用美丽宜居让老百姓的幸福感“爆起来”,真正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