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质被填充后,又开始新一轮的育儿闯关。人到中年,有了孩子以后,考虑的会更现实些,会面对一个逆向选择的问题。
我来京八年有余,今天坐在电脑前整理文档,先生出差,妈妈在次卧帮我照顾孩子,我重新审视自己现在拥有的这一切,远远超出我的预期。所以,我对北京这个城市,多半是感激。
对很多人来说,北京是一个跳板。我认为,除了家乡以外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跳板。
一个城市只是一个容器,是我们注入了他新鲜的血液和生活格调。人,才是这个城市的内核。你好,他才能好。
有多少个清晨,在地铁口排队进站时,地铁旁卖灌饼卖豆浆的早餐摊,会给你食物的温暖,会给你打一针鸡血。这个城市总有些人比你起得早,比你更辛苦。
有多少次,你想放弃的时候,是这座城市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里的同事,与你并肩作战,陪你凌晨打车回家。各自回家洗漱后,终于躺在床上,用手机互道一声晚安。
有多少个节日,当你感觉到孤独时,是这座城里同在异乡为异客的朋友们,温暖抚慰你的忧伤,化解你的思念。让你体会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让你结交到全国各地的朋友。
有多少次,你被房东突然涨租,临时拖着一口皮箱到处短期借住时,是这个城市结交下的朋友,给你一席栖息之地,给你一张床榻的睡眠。你开始觉得,出门在外靠朋友,这句话是对的。你不再觉得幸福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在大城市,幸福有时会变得细小琐碎。
有多少个无聊的周末,你被持续加班搞得身体僵硬时,是各种团体活动,鼓励你出去动一动,给身体注入新的活力。在电视杂志上,耳熟能详的地名,吸引着你出去看一看,给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你开始慢慢感受到这个城市的魅力,才开始慢慢喜欢上他。
你与这个城市里的人,发生了链接,你从此不再变得孤单。每一天都有了温度和期盼,这是群居力量的温暖。你度过的每一日,听过的每一个故事,看过的每一本书,到过的每一个地方,见过的每一个人,让你成为了今天的你。要感激这个城市供给你黄金时期需要的养料。你来或不来,你走或不走,北京依旧在那里。
有一天,你也能嘴角上扬的感慨,那些年我在冷面帝都加班到深夜,下了地铁末班车,迎着凛冽的寒风,走在尘土飞扬的回家路上,体会到了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和艰辛。但是,你仍在坚持,仍相信未来是美好的。那是你不曾低头的峥嵘岁月,是你以后的谈资。
我是2008年来到北京,记得刚到北京那会儿,我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我甚至新建一个WORD文档,记录下我每日发现的北京与家乡的不同之处,已经记录了好几页文档。今天在翻开看看,那些可爱的新发现,会觉得有些幼稚和好笑。但是,那颗对世界持有好奇的心,和一双愿意记录生活的眼睛,让我慢慢学会,无论在哪里,我都学习着享受当下的生活。这要感谢北京,让我看到了不同人的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也让我变得快乐起来,这也是我来京的初衷。
以前在小城市,周末只休息一天,洗洗涮涮缝缝补补,日子就过去了。日子周而复始,没有亮点。同事之间情感隐秘,更不愿意轻易分享私密话题。在小城,人言可畏,奇装异服或者个性独立都要遭到诟病的。每当我从老家回到北京,从车站出来的那一瞬间,我的触觉被全部打开,变得敏感和坚挺,运作模式自动切换到准备状态中,我感受到身体被一种无形的张力自动填充。我拖着箱子,迈着矫健的步伐,再次回到这个城市。周围的人影响着我,我也在影响着周围的人,我喜欢这种感觉。
刚到北京那会儿,我惯用小城镇的速度在早高峰地铁里穿梭着,后来一次次被后面赶路的人催促和超越。慢慢的,我也被迫跟上了这个城市的步伐。现在,我享受着这个城市的速度。他可以快,快的让你觉得三天不学习就落人千里之外;他可以让你慢,让你可以悠闲享受周末的安宁,可以泡在酒吧、展览、讲座、剧场、图书馆、私人聚会的任何场合里,只需要你勤快些。若你需要帮助,请停下脚步,微笑的求助路人,大家也会热情相助,因为大多数人和你一样,同为异乡人。
一个城市的温暖与冷漠,是通过你接触到的人群感受到的。在合理范围内,对彼此的尊重,也是居民权益的进步。现在,我可以做到不畏人言,是北京给我的包容。
还记得小时候,上学路上,放学回来,被围坐在街道两旁的邻里围观议论,那种体验让我幼小敏感的心灵有了小小的压力。父母总是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情,他们很少关注自我体验。也许在别人口中,我也是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越是贫困的地方,人的窥探欲和八卦心理越浓厚,人和人连接的越紧密。
外地人觉得北京不再友好,北京人也觉得北京不再是北京,回忆着他曾经的样子。当童年的回忆随着动迁的老房子被埋葬时,也有过无奈。对每一个出来打拼的人来讲,家乡二字都很沉重。家乡有着我们与过去的血脉链接,家乡却没有我们想要的未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四九城,可以平等和共享的乐土。平等是建立在众僧都有米粥喝的基础上,建立在天蓝水清,公民福利有保障,公共设施全免费的基础上。当下,不会有完全的平等,只有相对的公正。
我曾经有一年时间,情绪极其消沉,想过离开北京。因为那时的北京,在我眼中到处都是爱恋消失的痛苦回忆。那时,离开的想法,在我的身体里滋生出一种失败的情节,我想逃避我想逃跑,我想找到一种快速消减痛苦的捷径。若在当年的那种心境下离开,我会觉得我是失败者。
2015年,我和先生结婚了,继续租住在北京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在这之前,我在北京搬了七次家。每次搬家,也是对旧物旧事的一次清理。
2016年,我和先生在北京买房买车。所谓仓中有粮,心里不慌。即使房东再涨租,我们也不会太焦虑。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底线是搬回自己的房子里。
同年下旬,我们的孩子出生了,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有烦恼有欢笑。我们再次意识到,北京户口的重要性,一张户口也许可以让你未来的很多年里,一家人继续留在北京,一起工作和上学。我们作为没有北京户口的外地人,始终关注着北京政府的新政,盘算着我们未来的生活模式。
北漂,对于一个成年人,不过是一条毛巾被的艰辛和内心的彷徨孤独。但是,当这个孤独者组建了家庭,有孩子,他便不再是一个人在奋斗,他要对这个家庭这个小生命负责。因为北京教育资源的收紧,人到中年,有了孩子,会重新面临一个逆向选择的问题。
这些年,在北京生活,就好像打怪兽一样,层层闯关,关关有玄机。有焦虑,也有求解。有苦闷,也有乐趣。我和先生属于本代移居者,在三观形成的青年时来到北京,奋斗多年暂得栖息之地,有朋友有事业有孩子。但是,这里没有我们的童年回忆,这里也没有我们能掌控未来生活的能力,我们清晰的知道,我们奋斗终身也不会融入到这座城市里的。我们有了孩子,北京又成为我们下一代人看世界的一个载体。这个城市,被加载了两代人的美好憧憬。
最近,我的先生被外派到外地做项目,我也有机会体会到周末夫妻的滋味。他惦念我们刚满八个月的孩子,他每个周末都赶回北京,探望家人。周五的午夜,他用钥匙轻轻转动房门,担心惊扰到熟睡中的孩子,蹑手蹑脚的走进卧室,动作缓慢的躺在床上,在漆黑中轻轻的抚摸着他的孩子。他的妻子会用心安排周末外出活动,珍惜每一个一家人在一起的家庭日。周日的夜晚,他的妻子在卧室哄睡孩子,听到他打开房门外出的声音,心里又不是滋味了。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又要去机场赶机,他的妻子又要孤独的带养孩子。他们的孩子太小,短时记忆的保存时间,大概是五天左右。周日分开,下周六再见到爸爸时,孩子会有一点迟疑和陌生,他的妻子和孩子一周只能见到一次爸爸。
我一旦想到,孩子以后的受教以一家人分离为开端,我的内心真是万马奔腾。我和先生商量着,我们以一家人不分开为基础,再谋划孩子将来上学的问题。如果实在要分开,就离开北京吧。长远来看,一家人在一起更重要。我和先生任何一方,都不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缺失的角色。未来一些年,我们会面临子女教育、父母医疗、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各种让人焦虑的现实问题。现阶段,我们需要加倍努力工作,为了将来有能力做出体面和幸福的抉择。
一代又一代的奔赴北京。请记住,你为什么而来。
一代又一代的劳于北京。请感激,你曾经那么坚强和努力。
一代又一代的离开北京。请看看,今天的你不再是曾经的你。
北京给你机会,给你痛苦,也会让你成长。让你有了软肋,也有了铠甲。
街边摊不会消失,地下室也不会消亡,求学求医的步伐也不会停止,这是万物生长的链条,是生命成长的最基层的保障。人,有种本能的向上生长的力量。在中国,没有完全的公平,也没有平等的富足,总会有些生命在顽强的抵抗着巨大的孤独和压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再过八年,我的孩子长大了,需要再次面临择校的问题,我不知道那时我又会在哪里。我希望我能力范围内,给予他(她)最好的陪伴。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已经变成我们当下最好的选择。所谓,有情饮水饱,我心安处,即是吾乡。
朋友们,无论我们此刻身在何处,希望我们都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度过这一生。“人生到底什么最重要”,不仅发生在北京。北漂八年,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