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因为要赶路的原因,总是在候机或者候机的路上。所以有空看了好几部电影。一直听说电影《斗牛》和《杀生》不错,于是翻找出来,欣赏了一番。
其实看完电影才发现,《斗牛》拍在前,《杀生》在后。两部除了都是黄渤主演,还有一位共同的导演管虎。我认识这位导演还是从另一位导演宁浩那知道的,后者的代表作譬如《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到后来的《无人区》,很难不把这两位导演联系起来,因为两者都启用了黄渤作主演,无论在哪部电影里,黄渤似乎都受尽了苦头。而且两者电影风格都是偏向暗黑,所以多采用的是黑白片。作为一个并不痴迷电影的年轻女观众,主动去翻看这些老电影,我想也并不多见。大家一般都追逐新的,无论再烂,人们也都爱凑凑热闹。
言归正传,这两部电影都是有强烈的反讽意味,我自认为属于荒诞现实主义。《斗牛》如果仔细看,电影开端除了打出这个片名之外还有一个黑手印。看完电影,恍然明白这也是点题。本质是关于承诺的一部电影。黄渤饰演的牛二是一个略有些狡猾自私,痞子气的小村民。他从来未妄想当英雄,答应养那头荷兰奶牛,也是因为可以娶自己心心念念的寡妇九儿。而且一开始,还超级不待见这头奶头,因为吃的比他自己都好,所以偷着吃牛草里的可吃之物。最后不得已抓阄捉到了这头奶头,担任起饲养的任务,还把牛的粮食分给自己的小黄牛吃。而且还不认识字,总是把“人”字认成“八”,八路的八。但是无论如何,都依然善良,信守诺言。可以原谅那些忘恩负义的村民,为了救这些村名,挤了大量的奶致使奶牛生病。可以原谅那曾经要刺死他的日本兵,因为他会给牛看病。可以到即使对人性丧失失望,依然记得要把这头奶牛还给国家,还给八路军。看到还牛的最后一幕,为演技,为淳朴之心感动的哭啦。
说到反讽,是因为有对比,日本伤病对待奶牛的态度和那些村民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些日本兵对于中国人而言确实是侵略者,但于他们自己的国家而言,也确实是忠于职守之人,也是一种可悲的旗子,命运的牺牲品。而中国人呢?依然让人唏嘘,逃难村民在对待奶牛的事情上,让人不禁悲从中来。黄渤所在村子的村民,把牛藏得结结实实,而自己的村子却全军覆没。虽然他们依然封建专制,依然瞧不起妇女,但在信守承诺这方面,是可以让人竖起大拇指的。
此外,乱世之人,不如猪狗啊。片中黄渤感慨过一句:人不像人,狗不像狗啊? 因为饿极了的人要吃救他们的奶牛的肉,也就是他们的“娘”的肉,饿极了的狗开始吃人肉。而他也只是想守着自己的九儿好好过日子。但是这么简单的愿望在乱世之中都是奢侈。
他能活下来,自我觉得是作者的一种美好愿望。刺刀没刺死,枪没打死,炮弹没炸死。而那头牛也一样,无论如何竟然也都幸存下来。也许他们的存在,是告诉我们希望和承诺的伟大意义。牛二之墓被吹散之后,被不认字的牛二重新拼成“二牛之墓”,伴着身边的奶牛和浓重的青岛口音“差球不多”。一切确实“差球不多”。
再说《杀生》 ,更对人性增加一份失望。同样是姓牛,叫牛结实。是一个无爹无娘的孩子,被人丢在一个长寿村里自然生长。他并不坏,只不过是一个特别令人讨厌的熊孩子。他偷听人家夫妻墙角,他偷人家的猪肉,恶作剧般的偷别人的眼镜,炸别人的茅坑,最坏不过是给驴注射了催情药,顺带给村民的水里下了些催情药,喜欢上了一个漂亮的寡妇而已。村民对他恨得牙痒痒,因为他活的太过肆意,不尊重他们迂腐的条条框框。所以想赶他离开这个村子。但偏偏他对这个村子爱的深沉,怎么也赶不走。虽然它还经常地震。这些村民说到底也不坏,无非是要赶他走,直至牛医生的到来,而这个留洋归来的牛医生,却是真的恨透了牛结实,因为他小时候总偷牛医生家的肉,为了防止牛结实再偷肉,所以把家里堵得严严实实,而屋里咕嘟嘟烧着煤球,爷爷奶奶躺在屋里。所以结果就是爷爷奶奶煤气中毒身亡。而牛医生把这一切都归结为牛结实的错。这次回来,杀人先诛心,联合全村人民让牛结实认为自己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同时给怀了牛结实孩子的寡妇堕胎药,想杀了孩子。即使最后牛结实看穿了村里人的套路,然后为了保护孩子,自己拖着棺材远走他乡,并心碎而亡。所谓《杀生》
同样是倒叙,插叙等手法的娴熟运用,一步步调足胃口,一点点揭开剧情,让你悲从心来,让你欲罢不能。一句话归结这部电影,“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不认为自己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