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件非常有害的事:“我学过XXX,我理解XXX,我会XXX”
以上命题常常是错的。很明显,太绝对了。
“我在某某时刻学会了XXX里的YYY”, “这块知识已经被我自己格式化过了(笔记,勾勾画画,刷题辅助),以后可以“随时”再复原成此时的状态。”
以上命题还是太强。人的认识很难完全输出到纸上。因为学习时的状态实在太多了,很多辅助认知的变量都是易失的。这个事情挺无解的。
所以只能隔段时间就重学了。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好像忘东西也比常人更快。这个博客里写的好多读书笔记不够走心,现在自己都看不懂了。。。
再加上很可能第一遍看就是走马观花,看东西各种跳,这时候再认为自己学过XXX,就降低了真正的去学XXX的可能性。简直是自己挖坑自己埋。
别人的笔记能帮助加快重新理解吗?能也不能。“良好”的结构和“良好”的内容都能帮助重新理解。
“良好”的结构是指:你刚好能看懂别人的逻辑框架,思路的形状。思维导图也好,传统图标,分段小标题也好。只要这个结构你能理解并且认同。就可以(至少部分的)复用
“良好”的内容要求更高:别人认为好的点,你未必觉着好。别人没记下来的东西,你未必不需要。
以我为例,看书觉着字字珠玑,记笔记等于抄书加批注,记出来的笔记又多又扯。还喜欢直接抄英文原文,当时明白大意,回看的时候两眼一黑。。。
最近打算重新(认真)看看 a discipline of programming 。。。
脑残真是尴尬啊 T_T
P.S. 这应该不算强迫吧,书读百遍,就是说给我这种 213 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