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人人都认识,但更多的人只是认识了标签化了的鲁迅,只知其名,也听过一些坊间传言,八卦一下他的嘴仗和私生活。但真正的鲁迅,其实绝大多数人,甚至是鲁迅的读者都不了解。
鲁迅是一个丰富的人,有趣的人,并且具有非常的品味,有很多人在研究鲁迅,网上也有很多文章,有说鲁迅设计了很多LOGO,北大的LOGO,北洋的国徽,很多书和期刊的封面,都是鲁迅设计的,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设计师。
鲁迅的品味,还体现在饮食方面,鲁迅当然没有专门写过美食的文章或者书,但在他很多小说中,都有对食物的描写,这些描写不经意间就流露出了鲁迅先生的吃喝情怀,其中不少食物的描写也显示了其对食物的精致品味。
从最常见的说起,《孔乙已》里出现的黄酒、盐煮笋和茴香豆几乎是人尽皆知的食物了,拜先生所剔,现在很多人来绍兴旅游,都会带些老酒和茴香豆当作土特产伴手礼回家,如果要找形象代言人,鲁迅最靠谱,只是代言费估计付不起。
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
盐煮笋从字面来看,应该就是盐水煮笋,鲜而脆,如今很多宴席上冷菜中也会上盐煮笋。只是外形口味是否与鲁迅笔下的一样,就不得而知了,但既然作为下酒菜,大概就是那个样子八九不离十了。茴香豆随孔乙己名动天下。桂皮、盐、茴香炮制蚕豆所制。酥软糯韧,其味鲜永,名垂千古的零食,在绍兴各大土特产商店大概都有得卖,价格也不贵,用来下酒尤其是黄酒,确实有滋有味。
说到黄酒,应该是绍兴最有名的特产之一了,北方人喝不惯,有些觉得口味偏酸,像在喝醋,有些觉得其后劲太大,不知不觉就喝大了。所以很多地方把黄酒当料酒,用来做菜。无论烧肉蒸鱼,都会用到黄酒。没错,浙江人也蒸鱼吃。
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这是《狂人日记》里描写的蒸鱼,真是萌萌哒,有蒙克《呐喊》的即视感。绍兴人做蒸鱼,最多的应该是河鲫鱼了,绍兴不靠海,吃的鱼还是以河鱼为主,鲫鱼鲜嫩,放上姜丝黄酒,或加少许鼓油上锅蒸了便可。当然也有花雕酒蒸曹白鱼以及鲞蒸肉之类,都会用到黄酒。
《故乡》里有著名的闰土和瓜田,以及豆腐西施。闰土给迅哥儿送了自家晒的青豆。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青豆不如干黄豆脆,嚼来很韧,是方便又耐吃的小食。闰土送的礼很合于早年乡间规范:不贵重,但耐吃耐藏,确实有用。现在也有把青豆干和笋干丝配在一起当零食吃的,也有把青豆炸脆了当零食的。其实浙江地区做晒青豆比较少,江苏南部多一些,新鲜的青豆,则用来做炒饭,扬州炒饭便少不了青豆。
《药》里华老拴做那著名的馒头时,被人误为炒米粥。这里不说那著名的人血馒头,说到炒米,就是干锅不放油放了米炒,炒到棕黄色,香味扑鼻。江苏那边也喜欢在炒米中放糖,或者红糖。用炒米做成粥便是炒米粥,口感比较奇怪,但是很香。
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了水。
华老拴给人上茶,茶碗里加了一个橄榄。橄榄茶,又称“元宝茶”,是我国南方民间传统茶中珍品。源于江南无锡一带的农村。青橄榄两头尖,形状如元宝,故用橄榄泡的茶称为元宝茶。一般每杯茶中会放两粒,取双福临门之意,华老显然不够讲究。
《风波》里主要的场景是吃饭,因此饭是少不得的。
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波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
……
“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
“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黑菜白饭特别显眼,松花黄的米饭估计应该是糙米饭,画面感没有白饭那么强烈。霉干菜是绍兴著名特产之一,是腌晒工艺的集大成者,跟韩国泡菜一样,一干一湿,各尽其妙。在《【食 记】丨 那些腌渍食物》中也写到了霉干菜扣肉,那可是绍兴名菜,霉干菜的醇香借上五花肉的肥甘脂膏,甜香酥融,馥郁芳菲,销魂之极。
九斤老太感叹“一代不如一代”,还抱怨吃炒豆子会吃穷一家子。六斤捏着一把豆藏起来,独自吃。老太太还抱怨豆子硬。这里的炒豆子,多半是闰土送迅哥儿的青豆。青豆加盐炒,韧而脆,和瓜子一样,一旦吃起来就没完。在没有恰恰葵花子,没有老奶奶花生米,没有乐事薯片黄瓜味的年代,炒豆子对女孩子来说,确实是居家旅行杀人越货必备的零食了。
《在酒楼上》被有些人认为是“最富鲁迅气氛”的一个小说。我觉得这一篇不大像其以往小说那样尖利、凝重;反倒有一缕徐徐飘荡的忧伤,淡淡地弥漫全文,结尾“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仿佛三岛由纪夫出现了。全文里唯一暖和些的,也只有这几个菜:先是“一斤绍酒”,此后是“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以及“茴香豆,冻肉,油豆腐,青鱼干”。
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
我一面告诉他一个大概,一面叫堂倌先取杯筷来,使他先喝着我的酒,然后再去添二斤。其间还点菜,我们先前原是毫不客气的,但此刻却推让起来了,终于说不清那一样是谁点的,就从堂倌的口头报告上指定了四样莱:茴香豆,冻肉,油豆腐,青鱼干。
油豆腐是油炸过的豆腐,再经水煮。豆腐油炸后外酥内嫩,口感极妙,内里会结丝一样绵软透空的感觉。因为中空,所以汤煮、酿肉都好。小说里的吃法是煮过,再加辣酱。鲁迅之爱吃辣,可见一斑。而且他老人家口味颇重,感叹辣酱淡薄,“本来S城的人是不懂吃辣的”。
茴香豆已说过,不表。青鱼干是年货中最常见的一种食物,取“年年有余”的口彩。在“安昌古镇”那一季,我们去拍安昌的年味,就有很多鱼干在卖。绍兴人不光擅长腌,也擅长糟,用酒糟把鱼干腌糟再吃,叫做“糟青鱼干”。
最后说到冻肉,冻肉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我们通常说的扎肉,五花肉切大块,用绳子绑好后炖煮,煮完放凉了冻起来吃。另一种是蹄髈整只炖煮,加大料黄酒酱油,煮烂后去骨,用筷子戳烂,冷冻后,切片切块吃。口感Q弹软滑,又没有太多肥腻感。冻肉适合在冬天的时候做,可以当冷菜吃。
《社戏》算是鲁迅先生最清新的一篇小说,田园水乡,风神俊雅。开始说钓虾吃,江浙乡里做虾一般图省事,水里放姜煮虾,取河虾清甜原味,如果嫌淡,再加酱油。绍兴人现在也喜欢做酱油虾,就是把虾放入锅中,加黄酒和酱油,几乎不加水,煮完的虾咸香入味,又不失鲜味。
说到吃的,鲁迅的小说中还有很多,不胜枚举,《呐喊》中的绍兴农家乡野风,《彷徨》中的城市知识分子气,都离不开各种饮食。而在这样那样的饮食描写中,也流露出了鲁迅先生对吃的精细品味。我想在生活中,鲁迅先生即便算不上是美食家,大抵也算是个吃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