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13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作文题”,除此之外,这个词,于我来说当时是没有别的任何意义的。不怕被人笑话,如果不是那一年,我甚至不会知道有这样一个成语,更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词昭示着如此伟大的人生哲学。
为什么要谈它?
看《我们仨》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面老是不停的出现这个词。
上善若水,上善若水,上善若水……
这本书没有辞藻华丽的句子,没有起承转合的情节。像一个记事日记,小到一个眼神,小到一个动作,所描摹之处都是朴实无华的生活。
源氏物语里面有句话叫“物哀美,如得其情。”所谓物哀就是触景生情,叹惋哀思。我合上书的时候,就决定立即把写下来点东西。
这本书算得上是杨绛先生的终年回忆录。送走女儿,别了夫君,92岁的她孑然一身的完成了这一本书。里面写的都是她、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的生活琐事。昔日的一个动作,一段揶揄,一串对话,都记录其中,不像写给他人看的,只像取悦回忆的日记本。
读到最后的时候,前文我还窥视着杨绛先生的生活为他们的小乐趣感到满足,后面却突然来了这么一段“1997年春,阿瑗去世。1998年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的失散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一本书记载了这家三口一大半的人生,那个正带着笑的日子,却戛然而止了,以“我们仨”失散告终。
有人妄想期颐,可是我只祈求平凡。我们都在惊叹杨绛和钱钟书这对博学伉俪,惊叹他们的学识,惊叹他们的文学贡献。看了《我们仨》之后才发现,真正惊叹的是他们朴实无华,但却笃定信仰的生活,他们身上有的才真正叫做知识分子的气节。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被人拿来说现代知识分子的“恶”。说恶其实谈不上,但他们能不能称得上是知识分子那就值得深究了。
“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净。”杨绛说的是钱钟书,但在我看来,这句话却是这对伉俪一生所求的东西,那种追求平凡的力量来自于所有轻描淡写的细节。没有什么为国的鞠躬尽瘁,纯粹是为了生活的所爱之人和所爱之事乐此不疲的生活着。杨绛把钱钟书的抬笔、落肩,甚至身体乜斜都一点不漏的记录了下来,而我像放电影一样,看着他们的一颦一动,质朴无华,却又踏实安稳。没有热恋的你侬我侬却无不相思,我想这就是生活最动人的地方吧。
之所以我说自己脑海里老是跳出上善若水这个字,是因为我真的找到了能让这个词对号入座,能让它活灵活现的地方。放在书里的时候,这个词才会活起来。
好的美食没有所谓的味道,比如扬州的干丝还有汕头的牛肉汤(嘻嘻)。
好的设计没有所谓的色彩,就像极简美学、MUJI的性冷淡风。
好的善良就像水一样,浮游而过,没有声响。
好的读物也是这样,不需要辞藻华丽,不需要润色加工。还原本质的就够了。
当然不排除还有很多其他美好的东西。
但所谓“上”善,即是无形却经得起考证的东西,生活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