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背景: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作者汉娜•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编辑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史料的分析,提出了“平庸的恶”的概念——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业、忠诚的小官僚。在她看来,艾希曼只是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官僚,是纳粹这个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齿轮,虽然仅仅是个运转得相当好相当重要的齿轮。在艾希曼的自辩中,他也反复强调他只是服从命令,把他的任务完成好,并没有主观愿望去杀某个犹太人,或者消灭整个种族。但作者把艾希曼置于她对极权主义的思考中,称艾希曼的平庸是极权主义之恶的最佳象征,这个制度可以把一个官僚变成魔鬼,把一个普通人变成屠夫。而虽然艾希曼是因为缺乏思考、盲目服从而犯下了罪,却并不能以“听命行事”或“国家行为”的借口得到赦免。
对组织和社会来说:极权组织的本性,在于把富有个性的个体完全变成行政系统上的小齿轮,从而令他们听命行事,失去思考,甚至直到丧失人性。
艾希曼的内心深处,可能从未想过“做个恶人”。他只是为了获得个人升迁而出奇勤奋地工作,坚决盲目的服从。而这种勤奋和盲从,让他在偏离人性的轨道上越陷越深。
掩卷分析,虽然书中所述的人物和其行为属于身处极端条件和历史场景下,看似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但反思当下社会个体在组织中的诸多行为,似乎也能够找到一些相似的无奈。
《逻辑思维》经常提起,现代社会的本质——是陌生人之间的大规模的分工协作来完成任务。分工的好处是提高了专业效能,创造了社会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本位主义和官僚主义。本位主义,官僚主义最可怕的后果是什么——就是每个人只关注自己当前的目标和行动,至于这些行动堆在一起产生了什么结果,他们管不着,也不想管。
所以,现代社会的基本难题是,一方面,人们在享受社会大分工带来的繁荣;另一方面,又要和官僚体系、和分工带来的不能思考去斗争。
就像一个公司从小做到大的过程。十个人的团队,领导人冲锋在前。一百个人的团队,领导人选贤任能。一千个人的团队,领导人运筹帷幄。一万人的团队,领导人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创业之初的高效率,扁平化,快反应的优势,早已丧失殆尽,而不断演变成为层层审批,障碍重重,行动迟缓的复杂系统。具有高度自主性、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个体,也逐渐变成墨守陈规,亦步亦趋,唯上是从的“零件”,基本上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机,如果有一丝新想法出现,也经常会因为大环境的绞杀而淹没无声。
而当这部巨型机器因为错误的决策而孤注一掷,开足马力驶向前方的深渊时,系统上的零件只需要考虑,自己是否尽到职责了就可以。至于该不该刹车,他们无法抉择和判断,因为他们根本无法看到,也无法感知。当他们一起随这部机器掉进深渊时,没有任何一个人需要对他们的悲剧负责。
有句名言说的好,“在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
所以,保持独立思考,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其关键就是,一个人能超越自己眼下的目标,手头的工作,跳出本位主义的桎梏,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维度上找到自己所做的事,所服务的组织的长远意义,并发现其中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