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旅游攻略,也不算游记,只是一点关于十月北京的记忆与余温。
旅客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叩,
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
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
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泰戈尔《旅行》
北京,似乎是对于过去这个叫做北平的地方有着太多的好奇与兴趣,一直有着去一次的执念,虽然路途遥远,翻山越岭的奔波。终于成行,在九月的最后一天。
一个人在武汉,又一个人去上海,开始喜欢一个人的出游,自在自由。其实对我而言,旅游二字不足以表达,希望每次出行都是一次短暂的旅行,更是一种思想的成长。就像以往从来不喜欢一个人吃饭、逛街、看电影,后来享受这样的独自,与自己在一起的畅意自在。这次和闺蜜的出行,其实是忐忑的,因为个性上有着很大差异,当然每个人对于人事物的看法、审美以及感兴趣的都千差万别,更遑论对于旅行的看法与感受。但好在,我们还愿意迁就对方。
夜幕里出发,辗转于车站、机场,傍晚七点多我们两人还拉着行李在不平坦的路上暴走。没来得及看这城市一眼,就在战战兢兢里开始了这场旅行。
我活在我的时间里
夜幕散去,一片清明,在人潮涌动的天安门,没来得及看一看身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匆匆赶往故宫。七点多的午门人山人海,早已排起长龙,幸而去得早,赶得上见到还算空旷的紫禁城。完全轴对称的建筑群,凝聚了前人智慧之大成,见证了历史更迭变迁,太有故事性与感染力。
此次出行赴京,皆源于我俩对故宫的执着向往。从古装宫廷剧的大肆渲染,到《我在故宫修文物》的静默魅力,这座紫禁城,在我心里神圣到成为一个心愿。在故宫的红墙绿树里走一走,像是穿越百年的回归,对,是回归而不是遇见。一直觉得我是适合活在过去的,骨子里带着过去的归属感。
灵动的飞檐,精妙绝伦的穹顶,雕梁画栋,美仑美奂。感叹造物者的智慧,惊叹于精妙的技艺,的确,美是永恒的,哪怕穿越千年,依然魅力无穷,让人陷在这有故事的美妙里。
每一片瓦,每一扇门,每一座窗棂,每一块砖,都在经历了风光旖旎、烟雨飘摇之后,沉淀了多少春去秋来,成了现在的模样。物在人去,空气里流淌着那些沉寂,几多故事皆付云烟。
光影遮盖头顶晕开,金光普照。
空旷的紫禁城,总会让人想起《金枝欲孽》里雪天的场景。踩着脚印一步步往前走,只要你走得慢一点,我就跟得上你的步伐。
“为何烧到猛火里 我都不介意伴随 ”
爱恨情仇不过昨日云烟,头顶一片蓝天,徜徉绿瓦红砖,珍妃井还是景山,我们不能想象也无从知道个中曲直,就像那一块生了青苔的砖,不会知道很多年前,用脚步丈量它的会是谁。大抵也是因为这样,越神秘越好奇越散发着魅力。
我游走在我的画里
01颐和园 昆明湖
乘船在昆明湖上,遥望十七孔桥,夕阳西下,美妙绝伦。当此际,空恨语言之贫瘠,情感之单薄,眼耳之不暇。
湖水漾起,微风浮动,静静在湖心飘荡。
02圆明园
昔日 风采不知
今时 断壁残垣 风荷枯举
个中悲忧 更与何人说
03五道营胡同
没有去熙攘的南锣鼓巷,在雨中从雍和宫到国子监,又一路行走到五道营胡同。许是因为下雨的缘故,路上没有什么人,雨水洗过的街道,清冷雅致。
04胡同里的胡同
我们住的地方,有个美丽的名字,云居胡同。窄窄的胡同有着浓烈的味道,这是老北京人的生活啊。
几次穿过短短窄窄的胡同,从这头走到那一头,没遇见什么人,就这样一眼望得到尽头,逼仄却有序。
在走去东交民巷的路上,遇见了砖石裸露的好景胡同。
看不见过往
更见证不了未来
附近正在施工 不知还能存在多久
然而遇见了 这就是缘分
05 798遇见美好
阳光散漫的一天,一切都恰到好处。
各样的人来回穿行,在旁人眼里的怪异,在这儿都那么和谐与正常。
红砖美术馆
走最远的路,去最美的地方。
兜兜转转乘车一个小时,慕名去了红砖美术馆,原本想去不远的杂书馆走一遭,还是觉得不够虔诚纯粹,只能作罢,也留给以后一些些遗憾。
采用红砖作为基础建筑元素,与周边土地相结合、在原有环境中生长,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元素,辅以部分建筑上青砖的使用,是一座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
第一次看到它的图片,就深深爱上这做朴素又有踏实感的建筑。对于建筑,一窍不通,但美是共通的,不敢说这是多么优秀的作品,但是很多局部空间都极具美感。下一次,一定还会拜访。
五六点的长安街
天灰蒙蒙的,不算冷,长安街已被人山人海叫醒。
参加升旗仪式似乎是每个到京旅行的人一定要做的事。
我并不是一个爱凑热闹的人,但因为当天是十月一日,与我有着一些缘分与关联,心怀虔诚的一大早从住处一路奔去。
五点多的天安门广场上挤满了各处来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只看见头顶上四面八方伸出的自拍杆、手臂、手机屏幕,亭姑娘笑言,这是在人家的手机里看的升旗仪式啊。
国歌嘹亮在万人聚集的广场上,激扬亦有力量,红旗飘扬,白鸽飞翔,好像那一刻的国家自豪感、民族归属感也格外浓烈。
十余万人,我们只是那星星点点,可是每个人洋溢的自豪感,那是最暖的红心。
话剧里的北京
在上海时,特地看了孟京辉的话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看到原著、电影改编之后,黄湘丽一个人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独角戏依然让我深深震撼。
得知此次赴京期间,国家话剧院上演《大宅门》,立刻定了票。
不负所望,吴樾、雷恪生、刘佩琦、娜仁花一众演员将长长的剧集浓缩在近三个小时的舞台上,开场的锣鼓声就将人拉入那个时代,那个故事场景里。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时代的变迁,一颗本心的执着,几段动人的情感。
从小看着电视剧,终于又多了一种形式的记忆。
两个半小时也绝不逊色于七十集电视剧的震撼,话剧这更直观、立体、全面的表达,更能让人感受深刻,浓郁的京味儿,极富张力的演绎,值得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
京片儿,京剧,贴近那个时代,贴近老北京,真的觉得,这是在北京了。
关于 吃 的那些事
为了品尝地道的京味儿,吃了小胡同的卤煮、炸酱面,排了几个小时的队去了小吊梨汤、四季民福烤鸭。好像这才是真正在北京走了一遭。
谈到吃,我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一向不是太追求口腹之欲。重点放在四季民福与小吊梨汤的原因,是对于等位这件事的痛心疾首。
小吊梨汤(畅春园店)
(小吊梨汤、干酪鱼、梨球果仁虾、香酥脱骨鸡、小煎猪肝、椒麻排骨)
前方六十几桌,等待一个小时,大约是因为大家点的都是招牌热门菜品,上菜速度快。
初初来一吊梨汤,浓稠甜润,尤其是尝了满桌甜口的菜,再饮一口,恰到好处。好吃好看的干酪鱼,口感细腻,清爽顺滑,值得一尝。
四季民福烤鸭
不想去拥挤的全聚德,却也慕名去四季民福烤鸭。六点二十到离住处不远的大栅栏店,排了号,居然还有102桌在等候,需要等三个小时。时间尚早,果断先回住处,时间差不多了才又去等候。
半只烤鸭、一碗炸酱面、一份小吃拼盘(豌豆黄、艾窝窝、驴打滚、芸豆糕),这几样北京小吃,都不如一串冰糖葫芦来的实在。烤鸭与炸酱面很值得期待!
豊食堂
豊食堂,台湾人的创意菜。原本没想去,但就在住处边上,每次路过,大大的落地窗闪着光,一眼可见格局与装饰布置,是我喜欢的那种味道与格调。
终于在一个夜晚,轻轻推开大大的的玻璃门。那一幕,和深夜食堂一样。
三个人点了招牌红烧肉、南洋咖喱鸡、娃娃菜、手工菊花豆腐、台湾牛肉面、传统红豆汤,因为晚上都没有什么胃口,菜量少也并没有吃完。环境是一顿饭好坏的关键,菊花豆腐色形俱佳,牛肉面味道浓厚,红豆汤绵柔细腻,都值得回味。
写 在 最 后
对于“北平”这称呼的执着,不知因何而起,后来一往而深,似乎看起来亲切,读起来温柔。
下一次,再见。我的北平。
最后,分享:
一下了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故宫就变成了紫禁城。
下一次见到你,我希望是在北平,下了雪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