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的人口慢慢走向了城市,平日里村里除了老人和孩子,年轻人几乎看不到几个。只有到了春节,这个万家团圆的重要日子才能看到平日里不怎么见的面孔。在我老家,正月初一这一天整个家族里的小辈都要走街串巷给家族里的长辈拜年并送上新春祝福。
父母谈论的一些人,我对他们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很多年前,那时的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壮年。父亲谈论最多的就是本家的那些叔叔和大伯们,父亲在本家同辈人中排行老三。
我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每年春节过后是家里最热闹的一段时间。本家的几个大伯和叔叔会轮流请本家的兄弟到自家喝酒聊天。因为人很多,所以这一天母亲的准备工作基本要从早上忙到晚上。父亲也会连续几个晚上不在家吃饭,而是被邀请到别家做客。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预定俗称的“宴请”就停止了。如今的那些叔叔们也慢慢跨入五十岁的门槛,有些人曾经春风得意过,结果没有把持住一些原则,太傲娇,晚年反而落得凄惨的下场。有些叔叔因为意外去世了,再也看不到了。也有一个叔叔,年轻时风流倜傥,年纪大了反而踏踏实实回归到了原来的家庭。真希望时间往前走,而我们能停留在回忆里,这样那些逝去的人仍然还会是之前的样子。
去年跟父亲聊起这一段,父亲说人心不古。现在的社会大环境变了,一切只往钱看,即使本家族的人也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人心再也聚不到一起。见面了也只是点头之交。尤其是本家一位德高望重的爷爷去世后,家族里的人更是一盘散沙。之前这位爷爷在世的时候,还会把大家聚在一起,如今“当家人”不在了。父亲同辈人中年龄最大的大伯平时住在县城,二大伯因为儿子闯下的祸端,自顾不暇。大家都是各自奔向生活,没有精力和能力去照顾别人。
我真的特别怀念过去的好时光,那时的人虽然不富裕,但是有一种精神力量和信念,正是这些层面的东西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虽谈不上有福同享,但至少可以有难同担。
我仍然记得本家一位叔叔因为车祸去世了,留下了妻子(我婶婶)和一双儿女。没过几年,妻子再嫁,男方入赘。他们仍然居住在之前那位叔叔的房子里。叔叔的妈妈(按辈分,是我奶奶)在整个家族里不招人待见,于是开始各种作,要求儿媳妇带着孩子腾空房子。为了这件事,婆婆甚至带着女儿到儿媳妇家里吵闹,各种撒泼打滚。最后,是本家的一位爷爷带着叔叔的孩子登门解决了这件事。这位爷爷义正言辞的教训了这位老嫂子,说人虽然不在了,但房子是留给她孙子和孙女的,她没有权利要求人家搬离。家族里的人也都站在婶婶这边,这位奶奶终于偃旗息鼓,消停了。
婚丧嫁娶是家族里的大事,之前一旦有这种事情,大家都会伸手帮忙,不计报酬。如今有这种事情,没有人会主动来帮忙,除非电话邀请,而且别人有时间才会来。之前看过很多文章,里面提及到中国人缺乏一种信仰。我更倾向于国人缺乏一种支撑自己一生的精神理念。
钱永远没有赚完的那一天,但是感情会因为缺乏维系而有耗尽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