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人生的剧情若能避开“残暴命运如投石飞箭般的摧残”该多好?
之前参加剑飞老师《时间记录》的签售会,他提到如果有一本书超过三个人向你推荐,那么其实你可以考虑去读一下它。一本佳作,没有读,每一次听到别人的推荐只能是被动接受他人的观点,而且更多是重复地听到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和梗概。但如果你读了,他人和你针对这本书的交流就可以进入更高一个认知层面的探讨,便会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洞见。我想《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应该就是这样一本书。
自我觉知是心理成长的起始
这本书讲述了原本爱笑爱闹的蛤蟆先生一反常态地陷入了郁郁寡欢,不能自拔。朋友们非常担心,决定督促他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带他去做心理咨询。
在苍鹭咨询师的提问下,蛤蟆的咨询从被动逐渐转向了主动。最初只是他的朋友们让他来进行咨询,而咨询的主要目的也是减轻朋友们对他的担忧;蛤蟆自己似乎也想得到帮助,但他更多的不是为了让自己重拾快乐,只是为了朋友们高兴而已。但苍鹭告诉他“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
这让我想到《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的作者彭凯平教授做客樊登读书时提到,一个人只要愿意拿起求助电话,其实心理的病就已经好了一半。这是心理学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当你有了求助的希望、动机和行动,基本上你的病就会好。
书中提到一个小工具“情绪温度计”可以常常带在身上。假设有一种温度计,可以用它来测量你现在的感受。这个温度计有10个刻度,最低是1,代表你感觉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中间是5,代表你感觉还不算太糟;最高为10,表示你非常愉悦。我们可以给自己的状态打分,看看自己处在1-10的哪一个刻度,随时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身的状态。
内心的三种自我状态
随着咨询的一步步深入,在苍鹭的提问和引导下,蛤蟆逐渐意识到每个人内心深处其实都有三种自我状态,分别是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形成了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代表了人格的结构。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的,包含着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尤其在我们童年所经历的最强烈的情绪感受,会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以后经常有的感受。当我们进入儿童状态后,我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和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当我们处于这种状态时,我们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但是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
父母自我状态会使我们表现得和自己的父母一样,因为他们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对我们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这个状态里包含了我们从出生起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我们会借此来判断是非对错。当我们处于这种状态时,我们基本上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通过自己的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也希望别人能够接受。
成人自我状态是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能够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也不会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相反,我们能够通过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只有在这个状态里,我们才能学习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让自己处于哪一个自我状态,选择权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上。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选择儿童自我状态或者父母自我状态,因为这两种状态在我们的生命中已经有了一个现有的“剧本”,启动其中任意一个状态几乎不需要思考,我们都知道需要做什么、说什么,就像演戏一样。当你需要抛开“剧本”去启动刻意的思考,是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的。但事实是只有我们能为自己负责,自主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要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自己!
人生坐标图
随着咨询接近尾声,苍鹭问蛤蟆你有没有停下来,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
第二个问题: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会出现四种组合: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这四种组合将构成我们的人生坐标图。
对我们最有帮助的,是要认识到我们玩的心理游戏和人生坐标之间的关联。
处于“我不好、你好”,会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比自己都好。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会不自觉玩那些把自己变成受害者的游戏,比如“我真不幸”、“可怜弱小的我”,这时处于“悲伤的儿童”状态。
处于“我好、你不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好,还会不断去证实这一点。常常感到很愤怒,对别人评头论足。希望能够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玩“我抓到你了,你个坏蛋”、“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的游戏,这时处于“挑剔型父母”状态。
处于“我好、你也好”,会觉得自己是好的,也相信别人是好的。这是一个非静止、动态的过程,需要靠行为和态度持续地对自己和别人展示出来,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这时处于“成人”状态。
一切的关键在于这是“人生坐标”,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会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会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一个词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这是一个勇敢的选择,不仅仅代表了当下所处的状态,还许下了一个终身的承诺。
我们每个人都是情绪的调色师,我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基本情感,就像红黄蓝三原色。当我们作为个体开始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反应都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就好像几种原色混合在一起就变出各式各样微妙的色调和色差来。调色盘和画笔都在我们自己手里,你准备好了吗?是否从今天开始踏上心理成长的旅程?
无论何时,只要我们的情绪真正获得理解,就能有成长的机会。这就是真正在实践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