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也是很有画面感的一章。而且通过仪封人见孔子前后的变化,你会看到孔夫子这些年的“流浪他乡”致力推行仁政礼乐的学说,功夫没有白费呀。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简译:仪地的地方长官要求见孔子,说道:只要有才德的人到这里,我没有不去拜见的,孔子的学生带他去见孔子.那人出来后说,你们为什么要担心社会礼坏乐崩呢?天下不在正道已经很久了,上天要你们老师当救世主啊!
1. 仪封,仪地的封官。仪,卫国边邑。二三子:你们这些人。木铎:以木为舌的铜铃,古代用以宣布政教法令。相当于一个国家最高的文化象征。所以这是对孔子极高的赞叹和评价。其实孔子对这个地方官说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已经臣服于孔子的思想与学说。
2.在孔子这部电影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对话是南子问夫子何求,孔子答:朝闻道,夕死可矣。夫复何求?那时的孔子在鲁国改革以失败告终,被迫出走他国,颠沛流离。可是内心所求依然不改。足见孔子的治学境界之高,从来不为外物和虚名所累。
3.从整段话里,可以看出孔子就见了仪封人一面,而且时间应该也不会太久。这么短的时间让一个人完全折服,并且称孔子将会是改变天下的人。说明两个人的缘分之深,这种相遇并非偶然。说不定这个小小的地方官在这里守候多年,为了得就是赴这趟与孔子的灵魂交谈。正如樊登老师所说,这个世界上缘分不用靠攀附,没有对等能量时,你一味靠近也没用。这一生你遇见谁都是注定好的。
4.木铎。比喻宣扬教化的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这是对孔夫子极高的评价,在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孔子才是带领大家走出混沌的那个人。其实孔子当时的处境并不好,一度带着众弟连饭都吃不饱,大家忍饥挨饿难免会有微辞。但是仪封人的一句话就道出了孔子宣扬的文化将会流芳百世。尽管在当时当地受环境的制约并没有得到重用和推行,但这并不代表孔子学说无用。
5.看完这段再联想到孔子生平的经历,不自觉得想起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觉得这就是孔子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呀。他落迫的时候比谁都要惨,当时恐怕谁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被供奉在庙堂之上吧。人生境遇,实在难测。
大人物要成就大事业,总是会经历重重磨难。为得是经过打磨之后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关于转载问题,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坚持码字的我又回来了~~
欢迎大家来此小憩~~
每天读《论语》现在坚持在做一件小事
《那些遭受过童年逆境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樊登读书最触动我的一本书
《夏摩山谷:一场关于前世今生的遇见》庆山最新作品书评
《人物|安妮宝贝:陪我走过的那些岁月》我写作路上的引路人
《简年4:给闺蜜——让生活变得简单和幸福的几条建议》简书首页推荐
《李宗盛对谁用情最深》简书首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