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半年之久的“撕之秘籍”课程将伴随着这个假期的结束而说声“再见”。起初,我怀念不舍,虽然这号称“波澜壮阔”的起伏过程,我几乎没有参与过,只是每天看着这些个案例,到如今已有200多个。时至今日,当ting老师在音频课的最后一刻清唱起朴树的《那些花儿》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学习、知识、智慧、方法等等这些个技巧,与当下,都不过是为了最后那一句告别所铺设的剧情而已。我们关注什么,那便是重点。而我所关注的也许恰恰是那些最无关紧要之处。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即便是在微信里,我们是否能够做到和对方“共情”,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设想,能够实现和对方的共舞。Ting说:我没有解决的办法,我只是从我的角度给你画一张地图。而这份地图足以让你看清自己在哪条路上被卡住了,前进还是后退,选择权最终永远是自己,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做出所谓正确的抉择。
有朋友对我在朋友圈晒“努力瑜伽”的行为给予不理解和不赞成。在沟通的过程中,我试图百折不挠的要证明自己的“有理”。是的,人人都有其自洽的本事。只是,当我看到内心有被关注、被认可的需要之时,我只是觉得那不过是月亮的影子,跟我现在的作为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你越是要去掩饰,要去视而不见,那些不安的影子越是如影随形。而我们将这些内心的影子最终迁怒与对方。如此的沟通,如此的迁怒,如何能够使我们真实的看到自己和对方。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里讲到尤迦南达和上师在修道院长久而建立起来的师徒情谊,突然被一位来自孟加拉的年轻农民所挑战。这位年轻人非常聪明,很快就赢得了上师的欢心,上师对其他徒弟的极其严厉,反衬出对他的特殊宽容。一个月之后,上师下达指示:让库玛接管负责修道院,让尤迦南达负责打扫和煮饭。坐上了领导人的位置之后,库玛的行为变得更像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家庭暴君。他不断向上师抱怨:他(尤迦南达)实在让人受不了,您让我做督导,但其他人却都去听他的。一年之后,库玛不顾上师无声的反对,回到他童年时的家。几个月之后,再次回到修道院,库玛曾经那张庄严安详的灿烂面孔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刚刚养成一些坏习惯的乡下人。最后上师不得不让尤迦南达通知库玛离开修道院。“敏锐的智能更加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可以是助益的,也可能是毁灭的;它可以割除无明的肿瘤,也可以砍下自己的脑袋。只有让心智明白心灵的法则不可或缺,聪明才智才能得以正确的引导。”
我们常常以各种方式和心态凌驾与他人之上,无非是为了显示自己聪明无比,高人一等。面对他人的不认同,我们也会同样采取说服、争辩和愤怒的做法。这其中,我特别欣赏尤迦南达对之前上师给予库玛的宠爱一事,根本不屑一顾。他说:生活本就是多姿多彩的,即使是大师,也有自己的个性。我极少会被枝节小事所困扰。我从上师身上追求的是比表面的赞美更难以得到的好处。
我们常常不遗余力、不懈追求的不就是表面的赞美吗?如果得不到,便要争辩,便要生气,便要嫉妒。如果,你真如库玛那样,聪明绝顶的会让上师天天赞美你,可是,最后呢?你依仗表面的赞美,依仗上师的宠爱,依仗自己的聪明,依仗自我的不可一世,堕落成永远要与这个冷酷的世界为伍,与心灵的佑护失之交臂。
《空天猎》让我看到军人最崇高的本色: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多少人的负重前行。或许,对于奉献,对于无私,我们都觉得很是虚无,很是矫情。可是,当我看到陆老师的那一番告别蓝天的致辞,最后转向爱人:你又何尝不是我的一片蓝天之时,我感动到落泪,因为那是一份曾经身为军人的无限怀念和感同身受。“岁月不老,我们不散。”或许这是李晨对冰冰最真实的告白。
生而为人,对不起。我们在生活的踽踽前行中,饱含着太多人性的贪婪和自私,也得罪和伤害过与我们相逢相遇之人,只是,我们最终都会在自我内心的世界里备受煎熬和浴火重生……
文/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