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真相,2003:高尚的背后》
喜喜第一部作品《嘭嘭嘭》的稿费全部捐给了山区孩子,原本应该是很高尚的行为,尽管喜喜说“写一个故事给世界不拿稿费,从本质说与农民出把力气没有收费是一样的”,但在尘世人们的眼中总是不同而富有非凡的高尚情怀,因此编辑不管是出于弘扬公益精神,还是为了推销作品对喜喜的捐助行为进行了广泛宣传,由此在世人眼里,喜喜是一个热心公益,心系贫困儿童的高尚的作家。可喜喜本人并不幸福,在她看来幸福来自沉默品味,而不是来自闪光灯下的辉煌和桂冠。
是的,幸福需要沉默品味。或许赞誉是一种肯定,当我们为某些揣测者中伤的时候需要它给予力量前行,又或许赞誉只是给了前行的压力,当我们的一番纯乎自然的真诚被宣传需要染上了名利的烟火,我们并不感到付出爱心收获了玫瑰的余香。幸好,真的幸好!还有背后。背后是什么?背后是年老的父母下岗后的艰辛创业,背后是用一年时光里老了十岁的辛劳只换来了十多万的亏损,背后是面对十万的亏损时喜喜征求母亲的意见要不要收回捐款用以还债,母亲只反问一句:“如果你没写这本书呢?”背后是母亲第一次讲给她那个故事,十多年前曾收留了一个流浪男孩,直到男孩父亲找来。幸好有这背后,喜喜获得了贴心的理解,获得源自血脉的原动力!获得了艰辛的劳作还清债务与捐助贫困孩子的两全的幸福。而这一切不用端给公众评说,不用媒体用闪光灯光环晕染,它是沉默的,自然就是最幸福的!
幸福着自己幸福,与媒体无关,与畅销无关,喜喜在高尚背后收获了坚守:期待作品畅销,却不单纯追求作品畅销,更不害怕作品不畅销,当然也不害怕作品畅销。真诚写作,贴近儿童,贴近内心,贴近生活,贴近幸福,贴近儿童精神的召唤,这一切都是高尚背后的副产品,多么幸好啊!
幸好有背后,幸好有支教的失败,有支教看到的与想象中的极端落差,有亲眼看到山区孩子对于书籍的渴望,有深切感受到自身力量的渺小而执着只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一切都是那么的好,那么的幸福,幸福于实在的做事,幸福于沉默的享受亲人共识,幸福于对闪光的高尚的不拒绝不回避。
幸好,我读到了喜喜《十八年新生》,给充满压力的阅读推广一份坚守的力量,一份召唤精神的勇气,一份独享幸福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