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周围,存在着这样一类人。
他们存在感很低,不善言辞,不来事,安安静静,独来独往,躲避人群,低眉顺眼,并不是毫无主见但是你必须先开口问他们才可能表达他们的看法。
他们觉得要宽容,助人为乐,所以别人有事开口求助,只要不越过底限,忍忍可以做到的事,就拒绝不了。
他们信奉“忍耐是一种美德”,所以“吃亏是福”,不要计较太多得失。(但实际上这有种用“道德制高点”来麻痹自己,给自己的不公平待遇和不争找一个借口。)
他们又认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愿给别人带去麻烦,也不愿意自找麻烦。
乍看有点自相矛盾,其实不然。
对他们而言,忍耐包括被占占便宜,不好意思拒绝,接受了太多繁琐而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只为赚一个“好人”的名声。
或者买到过期食品,点菜上错菜,吃饭吃到虫子等等,他们吃点小亏,没什么大不了的就不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因为“太麻烦”,因为他们想要安静,不想惹人注意。
是的,他们的安静,他们的忍耐,他们的服从,他们的友善,他们的孤僻,他们的不争,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淡泊名利,不计得失,性格安静,而是,他们不愿意惹人注意,多生事端。
他们可能是你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也可能是,你自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举动呢?
首先,是怕。从心底里生出的一种恐惧和无力感。
不敢开口要求,因为已经看到了拒绝。
不敢真心拥有,因为已经看到了失去。
不敢争取权益,因为已经看到了潜规则。
不敢追求想要,因为害怕“得不到的永远最好”。
不敢试图靠近,因为已经看到了“我把你当朋友,你把我当玩物”。
为什么不愿意合群,因为害怕浪费时间,因为害怕被人评论,因为害怕冒犯别人,因为害怕出糗,因为害怕被看穿我脆弱的内心而被利用。
小A和我说过一些糗事,比如吃面感觉汤苦苦的,吃到一半发现原来菜里有虫,她安安静静的放下筷子结账。比如在一间安静的餐厅吃炒面,第一口就很咸,可是还是忍着吃到剩下三分之一。
因为她觉得那个老板看上去很辛苦,就不要为难人家了。因为她觉得撤下去不要了的话很浪费食物。因为她觉得大声喧哗很丢脸没教养,而且想做到开口不给人难堪又太难。
(她解释说曾经看到一个故事是,作者和朋友去吃饭,一条鱼不新鲜,他把大厨叫来,夸人家手艺好的没话说,除了这鱼不够辣,让人家把鱼端回去放点辣再顺便尝一尝,就此化解了一个尴尬还顺便得了一个好友)
她的怕,带着三分完美主义爱惜羽毛,三分为人着想,和四分不愿多事浪费时间浪费粮食。
于是她花了钱,吃了不好的食物,还顺带受了憋屈和恶心。
她不是性格安静,不是喜欢安静,她是整个人不言不语的安静,是平静的表面下深深的恐惧和压抑。
这种安静,让人只觉可怕,可怜和无可奈何。
其次,因为很少被关注和满足真正的需求,自我价值感低,简称自卑。
恐惧的源头是爱和安全感的缺失。
如果一个孩子,被允许犯错并思考为什么错了,该如何避免?
如果一个孩子,被允许表达情绪并思考情绪的来源,如何更好的表达和控制?
如果一个孩子,被允许表达需求并被理性分析是否应该满足和其原因。
如果一个孩子,在爱中长大,被信任并且被包容。
他会敢于直面挑战,敢于表达自己,自信自己配得上美好。
只是因为有人用行动和爱对他说过:
在我眼里,你是上帝赐给我最珍贵的礼物,而你最大的任务就是成为你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无论你是什么样的,我对你的爱都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只因为,你是你。
同样是小A,她的家庭在她口中挺完美的:有性格互补却和睦共处的父母,爱护妹妹并且提供大学生活费的哥哥,爱护妹妹并承担家务的姐姐,以及从小身体不好,被宠爱被关怀被呵护。还有关心爱护自己的同学老师亲戚朋友医生邻居……等等。
这童年,看上去无懈可击啊。
等等,这么抑郁害羞自卑内向的宅女,真的是上面那个故事描述的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女孩吗?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