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知识的企业 第二章 知识与管理
术语: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印象:在《创造知识的企业》一书中看到时并未怎么引起注意,后来读《程序员的思维修炼 (豆瓣)》关于认知偏见章节中也提到霍桑效应一词,遂写此卡。
霍桑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人们知道或感觉自己在被审视或关注时,往往会改变行为。
霍桑效应起源于1927年至1932年期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Elton Mayo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在西方电器公司(Western Electric)位于伊利诺伊州的霍桑工厂(Hawthorne Works)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
实验主要针对工人在改善各种条件下(薪酬、照明条件、工间休息等)其生产效率变化情况。实验中生产效率确实有所提高,但实验结束后又回落了。最初的研究分析是,在实验过程中,工人知道自己受到关注,所以积极性比较高,效率也提高了。梅洛总结为:不管照明条件、休息时间的长短与次数及工作日数等因素如何,只要给予工人积极关注与自我管理权都可以创造积极的团体氛围而提高产量。
1955年,兰斯伯格尔(Landsberger)重新解释了实验成果并定名为“霍桑效应”,他的结论是:工人对成为研究对象感到新奇,而且知道自己被关注了,因此在短期内(实验阶段)生产率有所提高。
后来这个词也有泛指任何短期内生产率提高的现象。
不过,Google学术上有一篇引用较多的论文,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Hawthorne effect: New concepts are needed to study research participation effects(2014年),从上千例霍桑效应相关的数据中,精选出19例研究,结论是:不存在单一的霍桑效应,在多数案例中存在着实验对象行为改变,但这些行为是在什么操作条件下改变、这些操作条件的影响程度和力度等都不好确定。他们在研究案例中还发现,有些案例没有霍桑效应,而有些则有明显的霍桑效应。
2016年的一份论文 Beyond a good story: from Hawthorne Effect to reactivity in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research也表明,他们的实验结果并没有出现霍桑效应。
而2017年论文 Am I Being Watched? The Hawthorne Effect Modulates Neural Responses in a Sequential Learning Task对参与实验的两个组(未监控和被监控)的人进行脑图扫描,发现被监控组的脑波振幅比另一组显著提高,其结论是可能是受到霍桑效应的影响。
综上对霍桑效应的说法不一,个人感觉,可能是因为人实在是个复杂的动物,所处的环境亦然,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很多,实验条件的创造可能需要特别斟酌,不然不确定因素会干扰实验结果。但霍桑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还是存在的。
比如,看多了警匪谍战剧,地下党员暴露在敌人阵营,行为都是很谨慎的。还在上学的时候,有老师看着和没老师看着,课堂纪律是不一样的。如果差生被老师关心着,他的学习成绩也会提高的。[个人粗浅认识,不知道例子是否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