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即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发展的情况下,人对用户、产品、市场等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不局限在PC端或移动互联网,而是泛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包括PC端、移动端、手表、眼镜、家具等。互联网思维是降维的,让互联网产业低姿态主动去融合实体产业。
产品:
是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
某个:任何一个产品都没法解决所有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满足某些用户的某些需求,要有明确定位,大包大揽是产品成功以后的结果,不是一开始的做法。所以此阶段定位是尤为重要的。很多时候,想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很难,但是如果使用逆向思维,明确自己不想做什么,就可以逐步找到自己的定位。对产品定位的意义就是要在细分市场中找到机会,找到明确的切入点。
问题:包含三个关键词,用户,需求,和场景。用户,即这个问题是谁的问题。也就是产品干系人,指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人,但是任何产品的用户都有主次之分,不要为了次要用户的需求干扰核心用户,当然,在满足核心用户之余去照顾次要用户也是有必要的。
这里的用户是指“角色”,例如,客户(customer)和终端用户(end user)就是一对用户角色。客户是之付钱卖产品的人,终端用户是指最终使用产品的人。互联网的“脱媒、去中介”特性,是得对终端用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一些通过渠道销售的传统企业,则往往更重视用户。eg.电视行业,长虹、康佳。
需求,即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它是分深浅的,第一层,是需求的表象,包含各种要求和欲望,一些观点和行为。第二层是观点和行为背后的目标、动机,对应用户要为达成的愿望或目标。最深的一层是人性,价值观层面。满足需求的三种方法:提高现实,降低期望,转移需求。
场景,即用户在什么情况,以及何时何地碰到这个问题。互联网从PC时代过渡到了移动时代,所以需要更加注重场景。
所以,在移动端,用户更加多样化,触达用户的渠道复杂化,需求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碎片化,场景随时随地,在各种环境下。
东西:就是解决方案。可以是一个有形的实物,也可以是一个无形的服务。eg.O2O。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不能再把产品简单地理解为手机里的某个应用,而要去关注产品背后的隐性因素--需要哪些合作伙伴,供应链怎么优化,线下部分怎么设计,等等。
用户关系角度:单点、单边、多边
用户需求角度:工具(解决单点问题)、内容(价值观过滤器)、社交(彼此相互吸引)、交易(做生意卖东西)、平台(复杂的综合体)、游戏(打造平行世界)
用户类型角度:2B、2C
产品形态角度:BS结构、CS结构、软硬结合(比如各种手环、智能家居的电器)、大实体:有软硬件更有服务(比如大家很熟悉的4S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