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最后一篇简书写什么是,想到了书评,过往读过的书在脑海里浮现,《茶花女》成了我最终的选择。
第一次读《茶花女》时是小学时期,对于当时的我,《茶花女》更像是一本“八卦小说”,女主玛格丽特为了在巴黎求生,凭借美貌和独特的气质瞬间成为知名的交际花,成为巴黎众多权贵的情妇。当时我并不明白小仲马为何要写这样的一位女子,觉得“向上”、“励志”才是主人公的代名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查阅到了玛格丽特的原型是玛丽·杜普莱西,小仲马对她一见钟情,但是他对玛丽不肯推出上流声妓事业表示愤怒,写了绝交书,直到玛丽病逝,小仲马悲痛欲绝,将这段故事写成小说《茶花女》。
再读已是初中毕业的假期,心境与感悟与从前也是截然不同。爱情与伦理,小仲马都想拯救,在摇摆不定的天平面前,《茶花女》堪堪站立,使后人无法简单的将它评价为一部只写爱情的书。
纸醉金迷的资本世界中,香榭丽舍大街上的玛格丽特是独特的,一个人散步,只带山茶花。她生活奢靡,喜爱戏弄别人,这样才能填补快乐的空白,爱情是伪命题,是带着利益关系的,与她,看得见的金钱更吸引人。可悲的现实,社会的缩影,人们会同情看不见阳光的瞎子,同情听不到大自然声响的聋子,同情不能表达思想的哑巴,却不会同情这种心灵上的瞎子。在阿尔芒触碰到她内心时,她再也不愿用他的钱,她想逃,去乡下吧,过平平淡淡的生活。阿尔芒的敏感脆弱,玛格丽特的特殊身份,无法逾越的鸿沟,到底怎么过?也许活在彼此心中,才是最好的地方,爱情的悲鸣,是玛格丽特发出的第一声,也是最后一声的呐喊。现实不是爱情小说,妓女和普通小伙跨阶级的、不体面的爱恋,在道德鸿沟面前,是如此脆弱渺小,爱情的牺牲是必然的。
我们时而为了一样东西,而去放弃另一样。有些人为了高不可及的事物拼命攀爬,有些人只想要路边的玫瑰。玛格丽特不因妓女的身份放弃救赎,信仰是她到临终时都没握住的事物,可她尝试了,又想到黛玉葬花,女子的彻悟,便是有命无运。
现在才懂,一个沦落风尘的女子也能坚守本心,一个身不由己的女子也能拥有高贵灵魂。人生的主人公并非是代名词所能替代的,尊重,是最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