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高一直是孩子调侃的话题,如今12岁不到的她个子和体重都超过了我。这能怨我吗?人说“基因不强大,后天来补齐”,可是我既没有好的身高基因可以遗传,更没有后天的品质生活,如今没有长成吓人的样子,已经是万幸了。
吃是我记忆中的痛,因为那个年代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吃好过。我对吃的渴望也达到了歇斯底里的状态。那是现在的90后和00后根本体会不到的生活,也是生活在城市里的80后体会不到的。
我最“痛恨” 的是冬天,每到那个时候,家里就在菜窖里囤积整个冬天的菜,除了白菜就是萝卜,整个冬天不是吃炒白菜就是炒萝卜,有时还会做凉拌萝卜丝。每天放学,我都能想到那顿饭吃的是什么,饭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小孩来说没有一点诱惑。我上小学的那几年从来没有撒欢地吃过一顿饭,那个十几年不变的味道,让我至今不能忘记。如果哪一顿饭有土豆丝吃,真的比过年还开心,那是我那时候最喜欢吃的菜了,贫穷限制了人的所有想象,我不知道天底下哪里还有比土豆更好吃美食?一餐土豆让我一整天的状态都非常好,学习效果也比吃白菜萝卜好很多。
至于零食,偶尔也是有的,白砂糖是我经常可以吃到地“零食”,有时候还会买些红糖。可能你会觉得不可思议,心里是不是在想,这些散装的糖怎么当零食吃? 在吃货的世界里一切吃的我都能吃出花样来。我会用它夹馍馍吃,也会把馍馍打成碎末和着糖吃,包在纸里舔着吃,也会直接抓一把放在嘴里嚼着吃。这样的情景相信农村里长大的同龄人都经历过吧?更可怕的一次,我在一天之内吃完了妈妈买的半公斤红糖,到了晚上只觉得两腿发软,两眼直冒金星,虚汗直流,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更不敢对大人说。即使是这样,也仍然不能阻挡我对吃的追求。
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这句话我在那个时候就深刻体会到了。奶奶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每年过节,姑姑、二爸和亲戚都会给奶奶买很多好吃的:黄桃罐头、点心、麻糖、芝麻饼……每次我看着桌子上堆满小山的零食,两眼放光,恨不得马上拆开塞进嘴里。以前这样的事情也干过,后来父母说这样不礼貌,等客人走了才可以拆。那一整天度日如年,啥都没心思干,只盼望客人赶紧走。最气人的是父母要拿这些零食去走亲戚,不让我吃。这我会沮丧好几天。但是我怎么会罢休?不能明目张胆地吃,可以暗地里“偷”,回想起来,我“偷吃”的本领简直太高明了。一包点心有10个一包的,也有8个一包的,我就“偷”上两个,然后再把它封好,简直跟原装的一模一样,根本看不出来被动过的痕迹。可是,父母何等聪明,他们掂量一下都知道少了,最后无可奈何只得全部让我吃了。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我要是控制不住偷吃的欲望,我就会屁股开花,所以为了吃也没少挨打,虽然他们也把那些“好吃的”藏起来,可是我总是还能找到。
人一旦对吃上升到无法控制的高度,即使藏的再隐蔽,我也能找到。我灵敏的嗅觉就是在那个时候派上了大用场。买的甜瓜,因为没熟,放在盛粮食的柜子的角落里,纵然柜子上了锁,那又怎么样,我也能找到钥匙,即使钥匙放在炕头的席子底下,放在箱子的某一件衣服口袋里,并且每次都改变放钥匙的地方,我一样能找得到,而且吃得精光,我心里知道这样不对,不管怎样都应该要给大人或者妹妹留一点,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控制住那些零食对我的诱惑,除了残渣,全部偷吃完。
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怕你吃,但是我怕你这样把自己吃坏”。因为十几斤橘子就是我可以三天吃完,吃得牙都倒了。十几斤苹果,我吃的拉肚子也还是一如既往,吃性不改。
物质的极度匮乏,把我们变成了一个歇斯底里的吃货。看到现在孩子每天早上学校里还提供早餐:包子、馒头、鸡蛋、面包……他们当然不会有那种对美食的极度渴望。我们上学的时候就是一个馒头,一包辣椒面和点盐巴,下课了同学们围在一起馍馍蘸辣椒面吃。家庭情况好一点的,会有葱花饼吃,下课了我们也会去“抢”,葱花饼的香味一直弥漫着整个课堂,让我们一整节课都不能自已,实在太诱人了!
这样的日子留在我们的童年,也蔓延到了我们的少年,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脑海里都深深地刻着“我要吃”这几个字,相比70后,虽然不及他们这种缺少食物的时间长,但是,我们也在那条温饱线上挣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