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喽,亲爱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来聆听徐老师今晚的读书分享。
时间总是在过后才显得那么飞快。一转眼,距上个月的分享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了,不知道这一个月里大家有没有因为我的分享有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不知道大家对我们上个月分享的内容还有没有印象?
不管如何,在今天分享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简单的回忆一下上次分享的内容吧!我们上个月分享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情感引导式教育,就是通过父母的引导,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自己的情感并以恰当的方式来轻松自由的表达,进而帮助他们在各个发展阶段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其次我们还分别介绍了情感引导的六种典型教育误区,控制型父母的做法、放任型父母的做法、“贿赂”型父母的做法、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忽略孩子的天生性格,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最后我们还介绍了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一、播下种子,告诉孩子你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二、观察、聆听,并判断和反应孩子的内心感受;
三、同情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并引导孩子应该怎样做,如果做对了要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告诉他这样做是对。
这就是我们上个月分享的大概内容,今天作为复习,我们就先讲到这里吧。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书籍叫《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是一本在全美国都比较畅销的育儿书籍,是一本荣获4项美国国家级的经典之作。在这本书里,它主要介绍的是一种叫做“我能解决问题(I Can Problem Solve,简称ICPS)”的方法,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一方法来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一方法是经过了临床证实和对孩子们的试验检验过的一种非常科学详细系统的育儿方法。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面所说的ICPS法最先的中文翻译不是“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 “ICPS”最先是由是英文“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首写字母的缩写,中文翻译为“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但是由于比较复杂拗口,后来作者又把它改为“I Can Problem Solve”,翻译为中文就是“我能解决问题。”所以 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后面的分享中,为了方便我们就用它的简称ICPS代替。
这本书我读完后,觉得它所倡导的理念和我们上个月分享的书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的理念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很相似的,所以就把它所为了我们这个月的分享书籍来分享给大家。
那下面我们就进入这本书的主题吧。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首先,我们得清楚何为社会能力?社会能力就是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人都是社会动物,没有社会能力的孩子是很难生存或生活甚至是取得成功的。所以社会能力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如何培养呢?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举止,我们可能会以各种方式去解决。我们可能大吼大叫,对孩子进行惩罚,或放任不管,对孩子不理不睬,或以奖励的形式和孩子妥协,来让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又或者,你可能会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甚至给孩子解释原因。虽然你觉得你已经和孩子好好说话,也会接受孩子,也会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但是这个方法依然不管用,原因很简单:我们在替孩子思考,我们都在用我们以为的强加到孩子的头上。这也是现在很多教育方法治标不治本的原因。
而本书所倡导的“ICPS我能解决问题”法最重要的特点,不是教孩子思考什么或者做什么,而是引导孩子如何思考,从而让他们自己能决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那样做。
相信此时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ICPS我能解决问题”法是什么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ICPS我能解决问题”法是什么样的?
首先,第一步:通过和孩子玩字词游戏,帮助孩子思考问题,明确问题所在。
对孩子来说,游戏往往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所以,第一步我们先通过玩字词游戏的形式开始。以帮助孩子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的方式与孩子谈话,是“我能解决问题ICPS”法的全部内容。
下面我们先介绍形成“ICPS我能解决问题”对话法的六对基础字词:是/不(没有);和/或者(还是);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稍后);相同/不同。
看似上面的词语很简单,我们也是经常使用,但是让我们用这些词语来锻炼孩子能够学会并使用“ICPS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很少。所以,在这里我就给大家说一下这六对字词对孩子的意义吧,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有意识去运用这些字词去培养孩子。
六对字词对孩子的意义
是/不(没有):让孩子可以很好的认识自我,认知事物,知道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
和/或者(还是):当我们想要考虑不止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时,就要用这一组字词,这两个字词,能够帮助孩子在以后遇到问题时,多考虑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立刻接受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冲动的想法。
一些/所有:会帮助孩子理解,一个解决方法可能在某些时候管用,但并非在所有的时候都管用。
之前/之后:这是思考后果时,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能让孩子认识到,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
如:我们应该在上课之前还是上课之后才去上厕所?
你应该在爸爸来接你之前还是之后换好衣服?
现在/以后(稍后):能帮助孩子处理无法立刻得到想要的东西时的失望情绪,能帮助孩子学会等待,让他们思考。
如:孩子作业没有写完正在看电视,此时你就可以问他:现在是看电视的时间还是稍后?
相同/不同:这两个解决问题的字词能够帮助孩子思考“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可能有不同的感受”,而且,他们会明白,相同的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家长可以在特别的游戏活动以及日常对话中,有意识的和孩子玩这些字词游戏,来帮助孩子在游戏中建立多种选择的思维模式,熟悉解决问题的概念,从而使孩子能够学会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
如果孩子能在生活中能够熟练运用上面六对基础字词去理解问题后,我们还可以教给更高级的几组词汇,当孩子能够熟练的使用这些高级词汇的时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多了起来。下面我再介绍几组简单的高级词汇。
①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时间:这一对词,能够帮助孩子了解到,时机是成功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你在我跟朋友还没结束电话之前叫我玩是合适的时间吗?”
②如果/那么:是对行为的后果进行思考的第一步,这是成功地解决人际关系所必需的。如,“如果我这么做,那么我的朋友可能会不开心。”
③可能/或许:小孩子常常会想当然地以为别人也会跟他们一样喜欢上同一种东西,这一对词可以用了帮助孩子发现其他人的喜好。如,“他或许喜欢吃苹果,或许不喜欢。”
④为什么/因为:这两个词,能帮助孩子理解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如,“我摔倒了,因为我跑得太快了。”
⑤公平/不公平:帮助孩子在做出决定时尊重他人和自己的权利。如,“如果一件东西属于学校,可一个孩子占用了它,其他孩子就不能玩,这是不公平的。”
这些字词看似简单,其实我们深入背后想一下,这些字词可以教会孩子全面的考虑问题,原来问题的解决,不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有很多可行的方法,处理问题要考虑原因,后果,他人感受,公平性等等。
这些字词的游戏,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和孩子们去玩、去使用,要把它们变成孩子的日常用语。但这是需要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去练习的,我们不能要求孩子马上就能做到,要耐心的去培养。这些字词是孩子在真正解决问题之前所做的练习的一部分,是为了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未来孩子长大步入更高年纪或步入社会时,就可以更好地自己解决问题,提高社会能力了!
第二步: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
“ICPS我能解决问题”法的第二步,是帮助孩子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养成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
日本心理学家曾做个一个实验,把人们的各种表情画成简笔画,像高兴啊、难过呀、哭泣啊等等,然后拿到学校让孩子们去辨认这些表情。结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那些经常欺负同学的校园小霸王分辨不出这些表情,他们会把一个生气的表情当作是一个很正常的表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这些孩子从小就经常被人忽略感受,大家想,一个人如果经常被人忽略感受,自然的他也就倾向于忽略别人的感受。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
但在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之前,我们要培养孩子先能了解自己的感受。其实这个很简单,就是在和孩子日常相处中,不断地询问孩子并让孩子知道,他现在是什么感受。
日常中最常涉及到感受的词语就是:开心、伤心、生气、骄傲和沮丧
以玩感觉字词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谈论让自己生气、沮丧、骄傲的事情,使他们感觉很放松,可以帮助孩子思考他人有什么样的感受。这项技能会让你的孩子在解决问题时有更多的选择。当然,他们也将学会如何判断他人对他们的行为和决定有什么样的感受。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看图游戏来帮助孩子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如在陪孩子看书或看动画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经常问孩子插图中的人的表情是什么的?他的心情如何?比如陪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不是现在孩子都喜欢看熊出没之类的动画片吗?当孩子们看到光头强被熊欺负了的时候,除了看他们哈哈大笑,我们也是可以问一下孩子,你觉得光头强此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但需要注意的都是: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他自己以及别人的感受,但不要对孩子的感受评判。
第三步:思考并寻找多种解决办法
同一个事情,一般都会有三种及以上的解决方法。那么,我们也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事情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也要锻炼孩子养成,发现问题尽可能的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自然可以提升孩子的社会能力!
那么,寻找多种解决方法的过程是什么呢?
1、家长可以提出问题或者让孩子提出问题。
2、告诉孩子,要想出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把想出的主意都写下来(即使你的孩子不识字,他们也喜欢看着你把他们的方法写下来)。
4、问孩子第一个解决方法,如果这个方法与问题相关就重复一遍,并肯定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要提醒孩子,我们的目标是要想出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问孩子另一个解决方法,以此类推。
6、如果很快就想不出解决方法了,要继续深入探究,问孩子:“你说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你做什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接下来,介绍一些好玩的游戏,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锻炼孩子,既不乏味还能让孩子在游戏中提升这个技能。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个非常好的游戏,孩子都特别喜欢和家长兄弟姐妹们一起玩。所以,我们玩角色扮演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场景,比如孩子想看电视,我们不让看,然后让孩子演家长,我们演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思考,就会非常不一样!孩子还会很高兴。
读故事书
读故事的时候,也是非常好锻炼孩子的时候。读故事遇到什么场景,就可以和孩子说:“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办呢?”引发孩子的思考。和孩子做游戏
第四步:考虑后果(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仅仅有解决办法是不够的,孩子还要学会考虑后果。因果思考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思考如果采用了某个方法,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因此,只有当孩子知道事情是按照某种顺序发生的时候,他们才会明白后果的意义。如果你让孩子先复习一下事情是按某种顺序发生的,你的孩子会更容易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可以用以下游戏,帮助孩子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考虑人际交往中的后果。
–之前/之后字词游戏:教孩子用之前和之后的句式来描述一件事。这一组词就是可以帮助孩子思考因果关系。
这两个词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诸如这样的,因果情景:
“如果你抢了这个小朋友的玩具之后,小朋友会哭/或者会生气/会动手打你……”
“在吃饭之前,要先洗手!”
–故事接龙游戏:和孩子编一些故事,让孩子进行接龙。我们大人平时也很爱玩一个游戏,叫做“成语接龙”,就是第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是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然后我们来做接龙的游戏。其实和孩子玩故事接龙也是这个意思,但是不同的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设计一个情景,然后大家一人一句、一起编故事。这能帮助孩子认真思考“接下来发生什么”这个问题。
这是非常好玩且很好锻炼孩子思考能力的一个游戏,大家在家里可以经常和孩子来进行。
–如果……可能会发生什么······的字词游戏:帮助孩子想象各种可能的后果。这个练习可以这样做,你给孩子提供一种情形,然后让他们去补充后果。句式就可以是:“如果你怎么样,可能会发生什么?”
“如果你整晚不睡觉,可能会发生什么?”
“如果你不吃饭,可能会发生什么?”
如果你下雨不打伞在外面,可能会发生什么?
这样可以鼓励孩子去思考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这就是后果,对于有效的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总结起来,一个完整的ICPS对话包括四部分:
1. 明确问题所在。
2. 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
3.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 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用这样的步骤和孩子去一起分析解决问题,除了具有帮助孩子思考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好处之外,你慢慢还会发现,随着孩子继续练习这些思考技巧,他们的行为举止会发生全面的变化。他们可以变的:更自信,更敢说话,不再胆怯和害怕;他们还会学到: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和其他孩子更好地相处,更好地交流!
“ICPS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就是教会家长,如何来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去解决问题,让孩子要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而不是家长一味的告诉孩子该怎么做。
�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