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的好,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确实如此,最近利用空闲时间读了徐小东写的《陪孩子走过0---4岁敏感期》一书,简单的来分享一下。
孩子到2岁多以后会有一个爱的敏感期,孩子会主动向自己最亲近的人表达爱,并且寻求对方的回应。比如:只要是看到妈妈,就会大声说妈妈,妈妈我爱你。并且期待得到肯定爱的回复。因为孩子这么做是需要爱的肯定,以寻求爱的安全感。所以此时作为父母我们要积极回应:宝贝妈妈也爱你。到四岁之后呢当家长说出妈妈也爱你的时候,孩子会追问永远吗,家长要肯定的说永远。但是四岁半之后这样的对话就很少了。因为经过之前的强化孩子已经在内心深信:我的妈妈永远爱我,不管我怎么样,我的妈妈都爱我。
内心装满爱的孩子更加阳光、更有朝气,也更加自信、更加坚强。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啊,可是你如果不说出来,孩子可能就不那么认为,有爱还得大声地告诉他。
比如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但是有一部非常火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其中一期出现过这样类似的对话。村长和郭涛的儿子石头聊天,问到石头:“你觉得妈妈爱你吗?”石头犹豫的回答:“有时候爱吧,爸爸凶的时候就不爱我了。”可是爸爸真的是有时候才爱他吗,其实在节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爸爸对他的爱——是深沉的爱,埋在心底的爱,可是作为孩子不能理解这样的爱。在节目的幕后可以看得出石头的回答给他爸爸的内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力和震动。
所以有爱就要大声地告诉孩子,而且我们还要做到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并且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这一点。孩子内心充满爱,和父母形成安全依恋关系,成人后才容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替他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