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撑起一把伞,
带你远离雨雪和风霜。
正文:
廖一梅是中国近年来倍受瞩目的编剧、作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拥有多部好评如潮的话剧代表作品,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编剧。她的编剧才能除了话剧同样发挥在电影和电视剧行业,在编写的同时她也出书,《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就是她的一部个人散文集。
一:
可能因为在中学时代只看过她的一些经典的只言片语,并且都是被收录在《读者》或者《青年文摘》之类的这种很正统的杂志之中,所以在此之前,我的印象中一直都以为廖一梅是一个写鸡汤文的作家。
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她的认知,我甚至都完全不敢拿她与我们这一代成长起来的文字风格多数矫揉造作那一卦的90后文艺女青年相比。因为她是一位真正的老一辈很有知识和想法的文艺女性,犀利,尖锐,深刻,非常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二:
她1999年创作的话剧《恋爱的犀牛》(1999年中央实验话剧院首演,2003、2004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复排演出)是中国小剧场戏剧史上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我很少关注话剧这个领域,但巧的是我身边有一位孟京辉导演的脑残粉。他们两合作的这部作品曾经在我的耳边被念叨了无数遍,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慢慢对话剧有了一些了解。后来还在和“我身边那位孟导的脑残粉”一起去乌镇玩儿的时候,专门在沈家戏院看了孟京辉导演的话剧《公牛》的最后一场。见识的人越多,就越能够感觉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在过着你完全意想不到的生活。
“这样的人就应该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当我知道廖一梅和孟京辉是一对儿夫妻这件事的时候,这是我完全以超过于大脑思考的速度所脱口而出的一句话。
难道这就是网络上传说中的“我又相信爱情了”?我的天啊,看来月老还是很神奇的。这个世界有爱情的存在,所以一定会指引你和对的人相遇。才二十几岁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又有什么关系,不是等,而要找。找错了也没有关系,会错过的就不可惜,只有你不放弃,你要继续找,因为相似的人会互相吸引,你一定会找到那个真正对的人。
三:
这本散文集全书分为了两个大的部分:她说和她写。“她说”主要记录一些关于话剧作品的访谈和文章内容的思考,“她写”则是她直接表达观点的文字作品的原稿。
这两部分有一些重复的地方,但并不影响对她传达的观点本身的思考,甚至在看到重复部分的内容时,会因为角度的不同而产生新的看法,这也是另外一种收获。
“年轻时并不知道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一直清楚地知道我不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些能预知的,经过权衡和算计的世俗生活对我毫无吸引力,我要的不是成功,而是看到生命的奇迹。”
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始终追求真相和本质,主动放弃巧妙,宁愿选择笨拙地度过一生。
“她说”的奇迹,共分为八个主题:1 关于爱,2 关于人或者自我,3 关于痛苦或者生命,4 关于喜好和厌恶,5 关于时代影视界,6 关于年轻和孤独,7 关于孩子,8 关于创作与作品。
01:当我们谈恋爱时,我们谈论的不是同一种东西
“爱情不是永恒的,追逐爱情是永恒的”。说到感情,从来都要先明白一个逻辑关系:如果有幸遇到自己喜欢的人,那么应该知道需要TA的人是你自己,你所有的快乐和欣喜都有赖于你的这份喜欢,“在给予爱的时候,人其实是满意自己的,所以人是希望自己处于这种状态的,所以人希望自己陷入爱情,心甘情愿是很美丽的一个状态。”但是你基于此的所有心心念念的付出,并不一定是TA所需要的。
大多数人在谈论爱的时候,谈论的都是需要,自我的需要。任何成熟的爱都不计回报,当你开始计较自己为一个人所做的付出而需要不被满足的时候,那就不是真正的爱。如果很不巧地对方并不喜欢你,一味的付出对于善良的人来说也会成为一种负担。曾经最放不下的东西,是你的欣喜,也一定是你的磨难,最终也是教导你成长的老师。这种时候就更应该要懂得,愿赌服输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02:每个人都是惊世骇俗的
每个人在本质上过的是一样的日子,不一样的是你的心在感受什么。辛弃疾有句话:“事无两样,心有别”,外在的失去或获得都不构成人最本质的惩罚或者奖赏,人面对的最大困难始终是自己。可能小的时候经常和别人比较,但是越长大越发现我们真正需要超越的人是过去的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个败给别人的时刻,我们也大多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教导只和自己比较——人人生而平等但人人生而不同,我们要在天地间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缺憾是人的缺憾,如果人对自我没有清醒的了解,就不会得到改善,那其他所有的问题都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但是有很多人都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可能是因为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件事,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没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懂得勇敢地面对自己,会感觉生活多出一个维度,这不仅只是生存,而是涉及真正的生活。因为勇敢关乎一个人的尊严,它可以使人更开阔,不那么狭隘。如果一个人有勇气把自己抛开来,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惊世骇俗的。
03:痛苦和欢乐是一张纸的两面,这张纸就是生活
痛苦和欢乐是相随相伴的一张纸,只有一面是不可能的。我们都更喜欢快乐的那一面,但从一个悲观主义者的角度考虑,如果能够接受“任何美丽温柔之物都不是应该的,长久的,必然的”这一事实的话,我们都会更加重视痛苦的那一面,因为最终教会我们什么东西或者引导我们成长的,更多的是痛苦。
“痛苦其实是不必刻意谈起的,是人的基本状态。因此你会明白,选择高兴是多么难得的品质,现在我喜欢高兴的人,一个悲观主义者格外应该欣赏高兴的人。这有个差别啊,是他明白然后选择高兴,而不是一个对事物缺乏判断,沾沾自喜的傻×”
有一句话是“知世故而不世故”,这是最善良的成熟。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痛苦,但仍然可以选择积极乐观地面对。我们知道这个社会上有很多的黑暗,但仍然可以选择保有善良的本心。生命是一个奇迹,无论善也好恶也好,只愿看遍世间,归来仍是少年。
04:我不是正经人,我是个严肃的人
“说一个人是正经人,意味着你要遵守社会规范,注重传统习俗,符合世俗道德。我不是那样的人。而严肃的人希望自己的生活是有目的的,不是随波逐流的,不是及时行乐的,是能获得某种意义的,比如关于人,关于世界,关于我们为什么坐在这儿,我们为什么会是我”。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已经彻底折服于她超强的个人气场了,敢于承认自己的不正经,又很认真地面对自己的严肃。一个始终相信奇迹和等待奇迹的人,她的生命怎么可能没有创造力呢?
我们创造了物质世界,但我们控制不了的却是自己的生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都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不满,但很多时候生活上的处境容易得到改善。真正难以得到解决的,也最让人悲观的问题,来自于人自身本质的困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思考生命的本质,探求人生的意义,我觉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哲学的存在,需要精神世界的存在。
05:作为完美主义者,接受一个有缺憾的世界
我个人非常欣赏那种可以对自己什么都很明确的人,就像她这样,将自己很明确地定义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悲观主义者都是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和世界交锋的时候产生很多挫折感是肯定的。”不敢说存在有绝对完美的事,但总避免不了抱着追求完美的心。面对这个喜剧、悲剧和闹剧混杂的世界,只能多一些洒脱的态度,那就是:“保持幽默感,保持尊严,认真对待自己,认真对待他人,对结果不存奢望”。
“试图解决问题的人从来不是残忍的人,是制造问题的人残忍。不是我发明的这个世界上的问题,是存在这些问题,我想知道原因。”总认为这个世界有缺憾,因为总有我们无法解答的问题,那是我们作为人类所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尺度。但大多数人的一生,只有极少部分的时间去用来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浩瀚的宇宙。抓住自己的生活,着手于眼前的事。把对缺憾的偏执用于实际,才可能有新的创举,新的境界,甚至你想也想不到的新的开始。
06: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我们不断长大的过程便是不断不信和厌倦的过程,不可避免我们丧失了生命的新奇感,不断地学习成熟稳重,克制欲望,保护自己,担负责任,希望在人群中获得成功,而成功的标准也是别人教给我们的。”
那些将内心的痛苦转化成外在的力量或者试图影响周围的人远比那些死守自己痛苦的人要坚强的多。
成熟稳重,克制欲望,保护自己,担负责任......这些词的背后讲述的每一件事感觉都是沉重。关于生命的脆弱,不是我们一个乐观的态度和解决自嘲的笑话能交代得过去的。关于存在的孤独,好像被了解的多了一些就缓和得多。只是在这个到处都是泛泛之交的时代,被了解已经变得很稀罕了,因为我们都不再有时间和耐心去真正了解一个人,每个人也都觉得自己不可能完全被别人了解。遇到了解,哪怕一点,多难得。
“人和世界的关系是因为你付出了情感。比如某天你看到很美的夕阳,说因为这幅美景,我害怕死去。这种一瞬间很美的情绪,你会贪恋,会感动——这种情绪人们可能能从爱情,友谊,亲情中体会......任何一种感情都有可能引发这种强烈的留恋感”。能够被了解一点,就觉得很珍惜了。因为付出了情感而感受到这个世界上有这些美好的东西存在,所以想要活着,留恋这个世界。美好才是积极生活的魔力。
07:你是个任性的孩子
越来越觉得自己很喜欢小孩子。我遇到过的小孩子基本看到我都会对我笑。有时候心情不好,但是看到他们那么单纯明朗的笑容,就能感觉到一种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然的亲近,就会觉得开心了。因为这种美好而对这个世界产生一点留恋,甚至觉得为了这些笑容付出再多也都值得。
但是我时常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不会要小孩,因为我不知道要把他教育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可是有一天有一个人跟我说:“我知道。我会带着孩子耍,带他一起闹,带他背着妈妈打游戏,但是一定要正直,要善良,要让我知道他欺负了谁家女孩子我打断他狗腿......”
真好。
作者曾经是一个那么犀利又尖锐的人,也因为有了孩子而开始害怕死去。她说“孩子是朋友,相爱而不互相占有”。所以可能我根本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孩子会自己长成他想要成为的样子。
08:创作者都是雌雄同体的
无疑从感情出发的廖一梅是一个成功的创作者,唯有雌雄同体创造出的作品,才能既打动男人又打动女人的心。作品所呈现的不一定是作者的真实经历,但一定是她自己多角度的观点或感受,反复斟酌,才得以呈现。
“人通常的状态就是很难有东西真正打到你心里,或者给你感同身受的感觉。所以我很珍惜好的作品,我很珍惜那些给我感动的人,给我不同生命感受的人,让我以其他的方式看待生活的那些人。无论是队员还是对那些作品,我都特别感激,心存感激而且不遗余力,去赞扬他们,希望更多的人看到。”
“写作是孤独的工作,一个人对着一片虚无,创造出拥有色彩和激情的世界”。
我愿意如此笨拙前行,因为希望“这个世界”被你看到。
书且徐行,欢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