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警钟长鸣,电子世界骤然黑白,陷入静默,所有的娱乐活动都停止了——直播停止、游戏停服、影音停更,你有些不大高兴:“我们为什么要哀悼?”
一、这是形式主义吗
黑白色的世界里,总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声音其实挺好的,代表着社会的包容和人民表达欲望的满足——这是一个可以发表不同意见的社会。
但说到形式主义,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形式主义。
我们常吐槽的形式主义是为了名利,只求快速完成任务,而非真真正正的想获得效果,结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没什么实质收获。
比如某地村干部为迎合领导,用油漆刷出一片青山绿水,遮挡住污染的水源;又比如学校的奇葩检查——桌上不能放东西、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床上不能有人,一切都是为了营造和谐美好的虚伪假象,面对这种从名利思想、懒惰作风衍生出来的糟粕,我们深恶痛绝。
哀悼是一种形式,但它不是形式主义。
如果让我找一个词,我更愿意称呼它为“仪式感”。
就像我们在母亲节歌颂母亲,在情人节购买玫瑰,在春节欢聚一堂,在清明祭祀先祖一样。
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为了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停一停、想一想,让我们扫一扫心灵上的尘埃,而哀悼是这些仪式感中代价最大,也最需要我们肃穆以待的。
因为哀悼的背后一定是有血有泪的,是用生命作为代价的。
而面对生命,我们总该认真点。
有生就必然有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虽然不信仰阿努比斯的天平,可也还是愿意多行善事,会期待自己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这也是我们期待的美好世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面对“为了人人”而贡献出生命的人,我们也总该做点什么告慰亡者。
我们大多是唯物主义者,但在面对逝者,总带一些唯心主义的色彩,那是我们内心柔软处的寄托,就像七十周年国庆阅兵上那辆车牌号为1949的阅兵车的存在一样。
二、我是不是必须哀悼
不,你不是必须要哀悼,你可以欢歌,可以笑语,那是你生来就有的权力。
人生来便有欲望,“高康大”一出生就大声哭喊着“喝呀喝呀”,这是人类欲望的本质体现,当吃喝等基本生理需求满足了,我们需求安全的庇护,当我们处在安全的环境中,我们自然会有新的欲望,全人类大多如此。
所以你期待娱乐活动,不喜欢没有一点色彩、肃穆压抑的哀悼。
但为什么我们能坦然说出这样的欲望呢?因为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安逸舒适的环境,我们基本的温饱已经得到了满足,生活在富足和平的环境中。
现代社会发展的很快,已经不再是多少年前,一刀一枪血肉相拼的时候,人类也在发展之中认识到了自己和自然力量之间的差距。
嘉庆二十五年,爆发了清朝最大的瘟疫,疫病肆虐,《瓯乘拾遗》记载“遭此厄者,十室七八,得生者十之一二,啼哭之声,遍于里巷”,《慈溪县志》记录这场疫情“朝发夕毙”,这是人类看不见的敌人,而他们或许只能叹一声命苦,祈求来生。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了全球十亿人感染,这场疫病倒是真做到了人人平等,没有贫富贵贱之分,西班牙国王也在感染之列。
今日,我们依旧在和这位看不见的强大敌人拼死战斗。
在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但当渺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就有了光,有了希望。
最重要的是,总有人愿意冲在前方,用命搏一个希望。
因为有医护人员在一线的拼死抢救,才有了一个个好消息传来,因为有科学家的不断研究,才有了和死神赛跑的不灭希望,因为有基层干部的“跑断腿”,才有那么多人可以安心隔离,因为有在家隔离的每一个人,才有了疫情的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学校复课,他们光荣而伟大。
但也别忘了那些用生命堆积出喘息的人。
那个留言说“我爸爸刚刚去世,你可以打电话问问有没有床位”的人,那个说“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批评不批评,老子到处说”的人,那个终于被封为烈士,脱去训诫书枷锁的吹哨人。
还有那些“时代的一粒沙”下痛苦挣扎的人。
那个敲盆哭诉的绝望者,那个追着灵车喊妈妈的孩子,那个为自己六旬儿子排床位的九十岁母亲,那个带着自闭症儿子隔离收到脑瘫大儿离世消息的父亲,还有那个在瑟瑟寒风中弹一曲《喀秋莎》的老者……
这些生命和你我一样。
我们是独立的个体,但在灾难面前,我们是命运共同体。我们基本需求的满足,得益于他们在一线的挣扎拼搏。
哀悼不是必需品,哀悼不会使死者复生、伤者痊愈,不哀悼也不能说明你的品行道德。
哀悼其实是给生者的药。
让生者更明了生命的珍贵,从中汲取感恩、拼搏诸多力量,让生者整理心情继续前进,或许是踏着前辈的路,或许是在自己的路上披荆斩棘。
我们没办法当面致谢,所以我们遥寄哀思。
三、我们该怎么办?
历史的洪流实在磅礴,人类无法抵抗,只能被携卷着前行。
究竟会走向何方呢?没有人能告诉我们答案。
纵观世界局势,今日的疫情趋势仍不容乐观,感恩国内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让我们可以松口气,多一分余力帮一帮别人。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经历了很多从未想过的事,高考延期,寒暑假颠倒,基层宣传掏出了基本设备大喇叭,在家远程办公学习各种远程软件,我们还有很长远的未来,要不断适应,不断前进。
索尔仁尼琴有言,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而忘却历史,你会双目失明。不要耽溺在过去之中,但也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
历史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一张张要记诵的知识点,而是里面封存的一段段时光痕迹。
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发言还能找到音频资料,一眨眼已经有70年了,抢口罩的余热似乎还在延续,恍然间竟是两个多月前的事。
中华民族磕磕绊绊这么多年,火种却始终不灭,正是永远有人记录历史,将教训传递下来。
哀悼是一种形式,但不是形式主义,你当然可以不哀悼,但希望你可以记住这段你亲身经历过的历史,记住其中的教训。
哀悼不是为了他们的离开而伤怀,而是对于他们以生命为代价的奉献致以敬意。
哀悼不是单单为了疫情中的一切,也是为了所有为民族、为人类奉献的生命。
哀悼将中华薪火传递千年不灭的人民,哀悼铭记历史传递真相的人民,哀悼千年来为了中国崛起前仆后继的人民,哀悼不放弃将每一条生命平等看待的人民。
“我有耳目,不能绝聪明;我有头脑,不能绝思想;我有良心,不能绝判断。”
哀悼与否,都不过是一种选择,你觉得呢?
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
这是我们对伟大者的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