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为了选购一部称心如意的手机,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网上查看各款手机的各种参数和评论,琳琅满目的各种功能,好难抉择。看评论很多人说这款手机的音效不好,那款手机的拍照效果很差,什么都好的价格又不太好,大脑一下子涌入太多信息,也开始变得头晕脑胀起来。
后来我还是决定去卖场看看,发现原来在网上查询的觉得还不错可以列入备选的那些手机,竟然在外观上十分别扭,看一眼就会排除,还有的性能上好评如潮的手机,真正体验的时候却发现音效却相当差,完全不能满足我的听歌需求。而之前我比较看好,但担心如评论所说只顾追求极致拍照而损失了音质的那款,试用了一下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糟糕。本来被网上的参数弄得晕头转向,无法抉择的,在实体店放在一起试用、比较过后,很快就发现了真爱,一小时不到就收获了一款满意的手机。
如何做一个满意选择?
在我们面临一个选择的时候,在我们还没有很清晰自己内在的声音的时候,我们总能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来自于一些媒体,商家,或者用户的观点,也有可能来自亲人,朋友的推荐,还是举选手机为例,也许你的父母告诉你要选择经济适用抗摔的,朋友告诉一定要外观好看新款潮流的,商家告诉你年轻人就应该用某品牌,而媒体会告诉你内部评测的结果……这些来自外界的声音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左右着我们的选择,于是,开始的时候我先用理性,通过对比参数和评论,把这些前期收集到的信息综合加工,试图推理出一款适合我需求的手机,但这只是让我有了大概的目标范围,却无法做最终决定,毕竟满足要求的还是很多,而且有些需求还是很难用数字衡量的。过往经验也告诉我,计算再精准,真正面对现实的时候,都会不一样。
后来去卖场,看到真实的、可以与之互动的每一款立体的手机,用眼睛看它们的外观,是否让我感觉赏心悦目?用手去触摸它的质感,是柔滑或者粗糙?用耳朵倾听它的音质,是悦耳亦或嘈杂?放一段影片,感受它是否流畅?这些都是我拥有这部手机以后的感受,也许这些感受在我心中所占的权重不同,但也很难用一个准确的数字来定义各自的权重,我很难说出我更愿意为了哪一部分而牺牲一部分,但在对每款手机的综合感受比较下,首先淘汰掉一些绝对不会选择的,剩下少量选择后,再问自己我更愿意让那部手机陪伴在我以后的生活里?哪一款会更加让我爱不释手?于是当放弃大脑思考,开启感受模式后,不用几分钟,我的心很快告诉了我答案。
这就是一个寻找自己内心答案的过程,我们用心做的每一个选择,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多数事情,只有真正去做了,才能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什么。
你是否也在找一个“现成的”答案?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上课充电、个人成长总是少不了的,永远没有到头的一天。有这样一个阶段,我发现自己有点依赖从各种心理大师的课上获得一些营养,有时甚至把大师的一些话当成圣经,却缺少耐心自己去体验和领悟,我似乎在期待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些“现成的”答案,而不是自己去寻找。
当然,我确实也从老师们的课上收获了很多,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人生智慧。但有时候也会有些困惑,老师曾经说过的某些话也会给我的认知造成限制,因为那些直接获取的答案,并未经过我的验证。我开始怀疑,真的是这样吗?
我也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会希望别人的“现成的”答案呢?想到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省力。我们自己不用费力气去寻找,找一个权威,或者自己信任的人,给一个现成的答案要容易的多,省去自己的好多力气。
另一方面,免责。因为答案不是我们自己寻找到的,自然也不用负责任,当我们依据这个答案去行动,最后导致一个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的时候,我们就有了一个机会把失败的责任推给当初我们得到答案的源头:都是他说怎样怎样我才做的,都怪当初我妈让我嫁给了他,我是严格按照专家说的做的,老师让我们……
看上去好处真不小,怪不得大家喜欢用,那么有没有缺点呢?当然有。
直接把别人的答案拿来用,往往有些底气不足,因为我们从未亲自去验证过,并不真正相信它,自然也没那么坚定,不那么容易坚持。当我们不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的时候,不会懂得反思好让自己下次避免失败,而是会一次次的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因为:“都是别人的错!”而自己用心找答案,虽然难免辛苦,但最大好处就是:我选的我认!毕竟,一个选择是否真的适合我们,只有亲自体验才知道。真正的答案只能靠自己寻找。
人生处处皆选择,小到一款手机,大到一份工作,或者人生伴侣,你的每个选择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我应该”,还是“我喜欢”?你是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呢?
文|心理师Miss齐
~~~~~~~~~~~~~~~~~~~~~~~~~~~~~~~~~~~~~~
定期推送我原创的作品,或者分享我喜欢的电影或文字给大家。
任何你想与我说的,欢迎在这里留言,我很愿意倾听你的故事,陪伴你看见自己。
接受心理咨询,OH卡探索潜意识,树洞倾听等服务预约。
公众号ID:XinliMissQi 或搜索“心理师Miss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