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今年算是大火了一把,同名电影票房大收,号称开创中国硬科幻先河。这本书只有区区两万字,耐点心两个小时就能读完。下面说说读完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感受。
本书的背景是人类发现太阳将在400年内发生剧烈爆炸,由此会炸毁和吞没太阳系所有适合居住的类地行星,并使所有类木行星完全改变形态和轨道。人类在太阳系中无法继续生存,唯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恒星际移民。于是人类想到给地球安上发动机,驾驶地球逃离太阳系,逃到新的适合生存的星系。
看到这段背景介绍时,我感觉很奇怪:作者设想人类驾驶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姑且不论其可行性如何,他这样设置的前提条件是以人类当时的技术条件,除此以外没有大规模移民的方法,这倒是和作者另一部声名远扬的著作—《三体》中的观点一致,人类的技术发展被锁死,无法再进一步。
事实上,如果我们梳理人类科技发展史,就会发现人类的科技发展呈指数级进步,最近几十年的科技进步,超过了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科技发展的总和。400年的时间,谁也不能断言人类的科技会发展到何种程度,能否实现大规模外太空移民。作者悲观的文明发展观,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选择必有成本,这个成本就是人类离开太阳系,移民其他星系的其他方案。一旦人类选择给地球安装行星发动机,那就意味着必须倾全球之力,所有的资源都聚集到这个选择上,其他选择均被放弃。即使有人想探寻其他可能,也会因为没有足够资源而无法实现。
带着地球去流浪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类种族的延续,姑且不说这个目的能否实现,延续人类种族的方法有很多,实现的可能性远比带着地球去流浪更为可行。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认为生物的个体和群体只是基因的临时承载体,只有基因才是永恒的,基因既是遗传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从这个角度来说,《普罗米修斯》中外星人将基因播散到各个星球,也是种族延续的方式之一。
作者在书中消灭了宗教,而作为人类共同想象的产物,宗教是人类凝集的精神纽带。现有的人类学研究表明,人类是因为宗教聚居在一起,也因此产生了城市,发展出文明。很难想象一群没有共同信仰的人,能够走出太阳系。
当然,这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胡思乱想。作为中国当代最出色的科幻作家,刘慈欣的这部《流浪星球》还是很值得读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