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旭帆
昨天对毕桢发脾气了,因为他的饮食无节制,导致呕吐,吐在卧室,地板,床垫,被子上都是,还吐在了下午老师要求穿的唯一一双白鞋上,更要命的是,离到校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我们离学校又是有一段距离的。要不是我提前把妹妹托付到了别人家,场面还不知有多混乱。我发了很大很大的火,喋喋不休。毕桢就害怕的跑到一边去了,我就像一个没人观赏的演员一样嘴里喊着,爆发着,马不停蹄的清理着,我的歇斯底里不知在毕桢心上有没有印记,不知他是否在关注和我关注同样的焦点。我敢肯定,一定没有。
后来我问毕桢,关于中午的事情你吐了之后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毕桢似乎很轻松地说:“妈妈肯定会温柔的关心我。”我听了,顿时意识到,我和孩子的想法有着天壤之别,也许,这种差别是一直存在的,我是一直不愿意正视,也没有想到要正视。我微微一笑,说:“没想到妈妈是怒火直冒吧。我想起一本书,《妈妈发火了》,我们回家看好不好?”
晚上我和两个孩子一起看了《妈妈发火了》,本来是打算只给毕桢讲的,结果妹妹也很喜欢听,虽然很不专注,她却要求一遍一遍的讲。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里面描绘的我应该是感同身受的,甚至是带着感情去读的,我仔细揣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想上升到同样的感觉通道里,可我做不到,我知道里面发生的就是真实的世界,我也和毕桢正经历着同样的体验。只是,我为什么体会不到小山妈妈那样的悲伤呢,我们读书的过程反而是嘻嘻哈哈,充满打闹和情境再现的。
我和毕桢轮番表演里面的场面,甚至在毕桢复述时,毕桢刻意把里面发生在小山身上的事情具体替换成了我们自己真是发生的事情,毕桢模仿我的语气和吼叫内容,就是真实情境模拟。我自己无法深入和小山的妈妈发生共鸣,哪怕是我们在经历同样的事情,也无法引发我深成的悲痛,我问毕桢,你能感觉到小山的委屈吗?毕桢说会,因为他就是小山,但毕桢同样也没有感受到书里小山的恐惧,可这是他明明也经历过的。
根据我的观察他是害怕的,只是他表现的方式看上去没有很受伤的样子,他始终是高于我的,甚至是比我更明白事理的。下午他回到家,他说,妈妈,你拍下我看书的照片和我吃的少的照片,你就会没有那么大的火了。
《妈妈发火了》也许就是我们暂时的通道,通道的发现必须是充满耐心的,不慌不忙的,在恰当的时机自然出现。毕桢昨晚要求和我们睡在一起,我答应了,他很满足,虽然妈妈发火了,还是依然爱他,关注他。昨天的事情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提示和时机,让我发现了“通道”这个秘密及通道背后的重大意义。
事情的一体两面决定了好事不成双 ,坏事也不会成双 ,我对毕桢的怒火,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彼此。犹如火山爆发后的平静以及给周边环境带来的生机重现,也是生命的原本样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