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孩子小学需要读语文必读课标书籍,本来也也看书的我感觉读一次就放起来的书也怪可惜的。于是,《会飞的教室》《鲁滨逊漂流记》《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爱的教育》好《哈姆雷特》等等,从此,我对外国作品的爱好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了。
从精神上,我感觉轻松,诙谐的语音中含着缜密的思维,乐此不疲的想象和努力在故事情节中呈现,尤其细节描写的实际,记得我看《童年》的回忆时候,哪个作者笔下的姥爷用烟袋锅一边酗酒,一边狠狠敲打。破烂的姥姥不敢近前。我就想起我的姥爷,比我姥姥整整大九岁。妈妈的版本可是和我完全不一样,姥爷年轻时候修庙宇,可是我看到的是晚年的姥爷,我在她家读了一段书,早晨四点多,姥姥去生产队喂了牲口,做好早饭,然后让我起来。这时候,姥爷就开始有活了,我背着脸给他送了尿壶。回来姥姥给他拿出糖块,我给他送炕头眼袋和火和烟叶盒。然后吃完后起床,我再给他腾开交椅,给他端好洗脸水,拿好毛巾。在我家,是在爷爷背上长大的我,面对需要复杂程序才开始新的一天的姥爷。就纳闷,看到《童年》,是很体会哪一幕幕的。因此,我更加喜欢他们的情节描写的真实,也是语音的发挥恰当自如。
开始没有读《战争与和平》的时候,以为和《董存瑞》《邱少云》一样,多么恢宏的战争气势,当我真正读过之后,一群一样有些有肉的英雄,也有爱,有被爱,有生活。恰恰这样,才是生活的真实。我更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