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汤,这个名字在西北各省都有,但是我走过的其他省份大多数应该叫粉条汤,类似于我家乡的熬菜吧。而在新疆则有一种回族特色小吃——粉汤。
尔迪,是回族人对节日的称呼,其实就是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被称为大、小尔迪。在这一天通常都是要去做礼拜上坟见面互道“塞拉木”的。去每家拜节的时候,主妇都会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粉汤和一盘香喷喷的油香(其实就是发面团加香豆粉制成的油饼子)。喝上一口酸辣开胃的粉汤,来一块煮的软糯得羊肉,再咬上一口油香,那就是一个字——美。!但这篇简文题目却是为什么这么重口味呢?
我曾经在一个以回民为主的乡镇工作过几年。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次去回族人家拜节的情景。可能是单身汉的日子过得太久了,我养成了吃饭速度超级快的习惯,每每外人看到我的吃相,都会自然而然的问一句是不是军人出身。也就是这个习惯害了我,当第一碗红绿相间、冒着酸辣气息的粉汤端上来时,已经饥肠辘辘的我迅速的开动起来。可能是我的吃相变相的夸赞了粉汤的味道吧,殷勤的主妇又盛了一整碗,我又习惯性的狼吐虎咽般搞定了第二碗。在我多次辞让无果的情况下,好客的主人坚持的又给我盛了第三碗粉汤。要知道,那可不是上海人吃米饭的小碗,而真的是上下几乎一般粗,类似白鹿原中盛着油泼面的大碗呀。这时候,在一旁幸灾乐祸的胖子笑眯眯得对我说:“必须吃完,这是回族人的规矩,否则……”结果大家都已经想到了吧,真的是吃到了呕吐的感觉,直到第二天才有了饥饿的感觉。
后来才知道胖子这家伙天生就是个坏怂,不过大家关系处的也不错。在肉孜节过后不久的古尔邦节,虽说对于回族来说是个小节,但是由于新疆的特色,这个节日是要放假三天的。在这三天了,乡镇集市上的所有餐馆都关门歇业,就连单位食堂的大师傅也回家过节去了。逼不得已的我只能一日三餐去拜节喝粉汤了。对了,还忘了说了,这里的回族统一都是这个叫法,而不是谁吃粉汤,也不知道为啥。在连续喝了两天的粉汤后,听见粉汤两个字就想。。。第三天胖子这家伙邀请我去他家里喝粉汤时,我十分坚决的要求必须做拌面或者米饭,否则绝对不去给他拜节。最为可笑的是,胖子那好客的媳妇居然在炒菜、米饭上桌的同时依然给我端上来一碗粉汤。那无良的胖子还企图用“回族人得规矩”来忽悠,被已经连续吃了两天粉汤的我彻底坚决的拒绝了。
粉汤,据我观察其实和我们家乡的熬菜一样,属于上不了宴席,但是待客非常方便又丰俭由人的餐食。应该说粉汤是每一名回族妇女的家传手艺,但是各有各的特点。说起粉汤的做法其实很简单,除了搅粉需要一定的功夫以外,剩下的基本上是小儿科了。由于搅粉的功夫一直没有练到家,至今我也是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自己烩粉汤了。
看到这个“烩”字,大家就应该知道,网上所有炝锅做粉汤的方法都是在“耍流氓”了。首先将连骨羊头剁块炖汤,原汤倒入锅中视个人喜好加入适量的开水,投入西红柿煮烂后加醋、胡椒粉、盐调味,粉块和莲花白等蔬菜煮一会儿,最后加上些绿叶菜和香菜后就大功告成了,有没有一种一锅容天下的乱炖的味道。
看到做法其实大家就非常明了了,粉汤的味道来自肉汤、醋和胡椒粉,加香油是汉族人的习惯,酱油是回族人忌讳的这里你就随意吧。至于粉汤的其他变种也是基于上面的做法,所以我经常说美食是相通的。有一种将饺子放在粉汤里的做法估计很多河北人都知道那不就是饺子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