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在读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对于美这一形容词有了独到的了解和体悟。于是伴着斜风细雨,我独自一人前往当地博物馆,切实的欣赏书中所讲到的美。
遥远的图腾活动和巫术礼仪,早已沉没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其具体形态,内容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也许只有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以及出土的文物这些无声的语言才可以向我们讲述那逝去的时代以及向我们展示出美的发展过程。
闻一多曾指出,作为中国民族的象的“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它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龙的图腾或许是原始部落对于自己部族的一个代表,是经历了部落种族冲突一个共同的观念体系的标志吧。随着人们对它赋予的神秘色彩以及它的不存在性,得以使龙这一形象长久不衰,超过了蛇图腾成为代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的象征。
传说中的夏铸九鼎,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的第一页的标记。进入了青铜时代,人们的手工业有了显著提升。早期的青铜器由于巫术礼仪影响较为严重,大多呈现出一种狰狞神秘可畏的形象。在这种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他的神秘与恐怖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相结合,才成为美。李先生在书中同时指:“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不可分割,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或许刚出现的总是简单的,那个时期社会意识形态还没有较大的发展,生活的种种受到局限,真因为这种局限,人们思想的单纯和纯真使得我们后者看不到世俗病态。
线的艺术体现在诸多方面:纹理、文字、土话……古时候人们就已经知道用线条来装饰器皿或者表示一种对自然对神灵的敬畏。
在原始社会时期,陶器纹饰不但是装饰艺术,而且也是族的共同体在物质文化上的一种表现。彩陶纹饰是一定的人们共同体的标志,它在绝大多数场合下是作为氏族图腾或者其它崇拜的标志而存在的。远古大多图文是以鸟鱼等动物形象存在的。如: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的;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演变而来的……
不同时期的俑反应了当时的服饰文化。历史研究者可以从这些俑中了解到社会不断变迁,朝代不断更替,不同朝代民族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服饰。或保守,或裸露,或飘逸,或简单。
最后给大家分享几张我认为很有趣的图
1.古代的厕所
和现代差别不大,属于蹲坑形式。
2.镇墓兽
古人脑洞大开,各种形象都可以想象的出来。用来镇墓,真镇的住,哪来这么多盗墓者。
3.人面鸟身俑
是不是和美人鱼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让我想到了南京博物院里的人面鱼身俑。女娲不也是人面蛇身吗,所以也不足为奇。
4.高端大气茶杯
用玉雕刻而成,想想也是奢侈。谁要用这杯子,格调是不是瞬间提升到100。
5.水晶挂钩
第一眼我以为是《大鱼海棠》里的鲲,有没有,是不是超像一条鱼。
6.面具
脑补一下这面具带着脸上的画面,是不是狂拽酷炫。
7.金缕玉衣
镇馆之宝
8.锁子甲残衣
清凉一夏,今年最新款。还有种针织衫的感觉。不得不承认古人很聪明,而且还很时尚。
模特效果图(不过这些模特怎么都爱翻白眼)
小结:其实博物馆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无聊乏味,当你真正了解我国古代文化或者对于文物略知一二时,你会情不自禁的爱上那里。 如果你爱设计,我觉得博物馆是能够给你们灵感的地方。试着抽出时间去看看,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