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百晓生”之《杭州有意思》

《杭州有意思》这本书一看就是杭州本地人写的。

唯有熟得像街坊,才知道生意火爆的菊英面馆的老板娘,每年夏天要给自己放两个月的假,理由是想“窝里头蹲蹲”,如果追溯其思想源头,则是一句杭州古话:“好汉不赚六月钿。”

也唯有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才写得出“如果‘八少女'喷泉是杭州人心头的朱砂痣,轻易不会与别人分享却始终默默放在心头爱,那么西湖音乐喷泉就是杭州人很愿意让给外地人的景点了”。

果然,作者林琳在简介里说自己“生在杭州,长在杭州,成年后离开杭州最长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天(毕竟年假最长只能请这么多)”。

对于我这个居住在上海的闲人来说,杭州这样的天堂,一年总要去个几趟。

于是,书里关于杭州城的好,我大约也了解一点。

我赏过西湖的雪景,在白堤的桃红柳绿里徜徉过,那个杭州人不太去的楼外楼,我也带朋友去吃过,因为窗外的春色实在好。

我去灵隐寺烧过香,看过西溪湿地的秋水和龙井村四月的茶田。

排两个小时的长队买过吴山烤鸡,吃过江南驿的小菜,也遇到过书里单列一篇来写的兔子姐姐。我至今记得那天点的除了名声在外的椒麻鸡,还有春笋烧步鱼和河虾炒香椿,兔子姐姐边记边微笑:“真会点!”

前年我去杭州的时候,体会了斑马线前车让人的杭式文明,公交车和私家车齐刷刷地停下来等行人通过时,仿佛整条路为之一静,真让人感动莫名。

相比其他城市,杭州是‘理所应当'得刚刚好。半城山水,满湖烟雨,刚刚好;堵车时转头看见街心花园的郁金香,刚刚好;城市越来越大,却又没那么大,刚刚好;脚步越来越忙,却能一走就走到西湖边,刚刚好;事情越来越多,但还能容下几间二十四小时的书店,刚刚好;人行横道刚刚好。西湖刚刚好。你和我的爱,刚刚好;我的城,刚刚好。”

平心而论,这夸奖确实刚刚好,虽然难掩浓情蜜意,但算不上溢美之词。

况且,尽管林琳对杭州爱得深沉,立场却始终客观中正。

例如机动车让人这个日常美好,作者并没有将它归结为杭州人的知礼,却坦诚这项交通法实行起来花了不少时间,最终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杭州公交集团。

书中写到2003年为了修湖滨隧道抽干湖水的西湖底,展现在众人眼前的简直是个垃圾场,大量的酒瓶、碗和烟灰缸,居然还有两辆自行车。

这一段让我想起宫崎骏《千与千寻》里邋遢的河神。宫崎骏说创作的灵感来自一条被污染的河道,那河里连自行车都捞出来过,于是安排千寻来把河神洗刷一新,这代表着人类的救赎。

《杭州有意思》里的这一篇还配了张插图,一个头戴冠冕骑自行车的古人正在往嘴里灌酒,身旁散落酒瓶无数。“绝不鼓励往西湖里丢东西!丢人!”诙谐的插图和这一句让我看得笑起来。

书里这样漫画式的插图还真不少,躺在肥瘦相间的东坡肉上的苏学士,披着丝绸围巾、手执天堂伞和张小泉剪刀、挥舞着王星记扇庄黑纸扇的卡通人物……

保俶塔的塔尖歪了,罪魁祸首是风筝线,“放风筝的人也没想到吧”。

2013年,一艘游船撞倒了三潭印月的一座石塔,塔基以上全部落入水中,经过一番抢修,又原样搭了回去,一点看不出被撞倒过。“这么想想,乐高算啥啊!”

西湖断桥边有个亭子,黄昏时总有票友在那里唱戏,吊嗓子。“一出戏唱完,围观的人轰然叫好,哪怕那些人也并不知道好在哪里。”

这稍带谐谑的口气,让关于杭州的历史、典故和现代生活片段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我一向认为幽默是一种精神的余暇,心里一松泛,眼前的世界顿时被镀上了一层柔光。

然而你可别以为作者只是个通俗的段子手。

她说李白更适合钱塘江而非西湖。“毕竟,你能想象一个在江边‘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的诗仙,却无法想象出一个在断桥上叹息的李白啊。”

她摘录的白居易《吴郡诗石记》里的“既醉于彼,又吟于此,酣歌狂什,亦往往在人口中。则苏、杭之风景,韦、房之诗酒,兼有之矣”,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灯品》里关于灯谜的记载,都让我恍惚窥见金粉古都,影影绰绰地。

在庆春路上的新华书店当临时营业员的那一篇,在我看来就是很好的微型小说。

如今恐怕全国的新华书店都变成了大型购物中心——“但是那个夏天,还是在我记忆里,微微泛着白光。”

这结尾真耐咀嚼。

《杭州有意思》并非杭州民间故事或者旅行指南,虽然我绝没有看不起导游书的意思。

要知道,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的舒国治的《门外汉的京都》,起先就是一些为亲朋好友介绍京都景点的文章。

事实上,我在看了《杭州有意思》之后做了不少实用的笔记,比如在哪里才能隔着湖水和残荷追随杭州秋天的脚步,哪家馆子的鱼头最美味,哪条路上的白玉兰开得如梦如幻。

白堤旁的桃红柳绿

《杭州有意思》收了近三百篇短文,内容之丰富实在让我惊叹。

它写风月无边、陌上花开、良渚文化,也写杭州的市长热线、民营快递之乡桐庐、杭州第一个连上因特网的人、普里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为保留秋色白天不扫落叶的马路……真有点像那种一开十几年的专栏,可以源源不断地写下去。

“夏天第一朵荷花开的时候,报纸‘理所应当'地让这朵荷花上了头版头条。”

林琳女士是资深媒体人,她看过报社征集来的西湖结冰的老照片,接过读者热线,了解关于向媒体报料西湖边第一朵荷花暗战的来龙去脉。

媒体人的文章,风格大多干净爽利注重时效,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我认识的一位上海作家,随笔写得极好。有编辑称赞曰:“除了文采,还有惊人的信息量。”

内行人看的果然是门道。

这位作家写的题材被誉为“日常生活里的经济学”,他曾当过《上海商报》的记者和编辑。

《杭州有意思》也是这类佳作,堪称杭州生活美学的范文

“杭州百晓生”林琳,为这城市的江湖立传真是再合适不过。

“杭州人的夏天,一定有一碗绿豆汤……在甘甜的口感里和入一味清苦,配上江南燥热的风和满耳的蝉鸣,是老杭州记忆里,夏天的味道。”过了梅雨季,江南的火烧天即将来临。

都市里赚六月钿的苦命人,正宜从这本有意思的书里借得几许清凉。

作者介绍●●

戴蓉,70后,复旦大学教师。生于闽南,安家上海,曾旅居日本。煮字非疗饥,只是欢喜。爱花草、美食和心肠软骨头硬之人。代表作:《草木本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30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61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089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42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4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44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2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8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16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6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5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9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5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81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