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修短,岂能强求。语出《庄子·齐物论》,“生死修短,岂能强求?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生命的长短早已注定,又怎么能强求得来呢?
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显然,生死是人生的必然,是生命的必然。
生与死,是命途中的两个端点。人生百年,对于恒久的宇宙来说,实在是匆匆而来,匆匆而走,而中间经历点点滴滴的这一个过程,生与死的距离,便是人生。所以,生命只不过是一种形态,一种生与死的形态。人生,才是命途中真正的意义所在。
怕死,是世人的共处。广东人有句俗话“你未死过”,再通俗点说就是,你还没有死过吧,那么我就让你见识一下死的滋味吧!怕死,舍不得死,恐怕都是因为放不下身边别的事,舍不得身边的人,也深深地眷恋着春花秋月,迷恋着朗朗乾坤罢!
死亡是世人最无知的事情,死了之后,究竟会变成如何哪般呢?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有两种结果,即成神成鬼。但真正的结果,就吾等尚未死过的人而言,实乃不敢轻易断言。就如孔子所说,“神鬼之事,吾非亲见,不敢妄言。”
中国的历史上不乏那些想方设法延长自己生命的人。秦始皇派五百童男童女寻找长生不老药、诸葛亮点七星灯欲续命二十年、乾隆问天再借五百年……然而此举成功的只有神话传说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朱砂笔轻轻勾画,便可与天地共老,与日月同寿。其实,生时即生,死时即死,造化弄人,天地造物,又何必做太多徒劳的事儿呢?坦然面对生活,走好当下的每一步,珍惜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即是最好的生存之道。看破生死,才能追寻有价值的人生。
清仓央嘉措有语:“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生死关乎生命的存亡,自然不是闲事。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生与死的始终。活着,心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生不满百,则不必怀千岁之忧。上天安排世人的是生死之间的距离,并不是生死之中的人情世故,欢悲冷暖。故,生命如花,当开得绚烂。才不枉到这世上走一回。
私以为,真正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应当不悦生不畏死,拥有生命时,不窃喜,死亡来临时,不畏惧。就如庄子。庄子的妻子去世的时候,他鼓盆而歌,看起来这是很不合乎礼的举动。但在庄子看来,是他的妻子离开了人世,也就有回归了本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再也不是一个拘泥于内的人了。自然要鼓盆而歌,坦然相送。这不是很达观,很慈悲吗?庄子对生死的潇洒态度,从来都是这么的彻底,这么的不刻意。
孔子在《论语》中说,“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说,先要懂得生,才能知道死亡。人生苦短,无非几十年,如何把握好着短短的年华,需要我们细细思量。笑看生死,在生命的整一个过程,应当懂得珍惜,懂得生活。无论何事,看清了自己内心生与死的较量,也就看清了活下去的希望。
世人都可以在有生之年做到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命途中的每时每刻,纵然生死大限来临之时,也有一份坦然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