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早上翻翻公众号文章,看到六哥的一篇文章《我不再是简书一哥了,真好》,里面虽然潜移默化地在谈自己明年的读书会产品,同时也谈到了一个重要的点:人生的追求。
六哥谈到了从15年开始在简书写作,16年成为简书关注度和点赞数第一的作者,从自顾自的写,无人问津,到后来月入1万,月入5万,甚至是月入10万,他用写作证明了一点:写作是可以赚钱的,同时写作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一个人之所以努力,是因为内在的需求,需求越强烈,这方面的努力就越强,六哥谈到自己小时候心中就有一个受伤的小孩,因为很少得到父母的注意和关爱,所以只有努力做出成绩,才能让他们注意。
当他写了第一本书后,终于得到了父母的关注,父母在朋友圈晒他的书,内在的小孩因为得到关注而开始得到满足,增强了努力的动力。
他讲了很长的故事,我简单浓缩了一个要点:一个人内在缺少什么,就会往哪方面拼命追求,而大部分时候,我们的追求是错误的,我们却浑然不知。
02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自己的故事,刚毕业到进入公益这两年半的时间,我就是那个努力要强的人,努力做出成绩证明自己,证明了自己才拥有自己做决定的话语权。
那两年半的时间,我从工程转到培训,又转到咨询,再转到留学,后来创业做自由职业者,每一步的过程都是一个要强的过程,奔着自己更高的目标追求。
人为着自己的理想奋斗,原本就没有错,错的就是追求的时候,是利己还是利他,还有就是多大的利他。
我当时就是这样努力就是为了改变命运,结果命运改变了吗?
答案告诉你,没有。我的存款经常性地清零,我的身心感受不到喜悦,创业过后经常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和恐慌,这让我不得不质疑自己一直以来的追求,到底是向前看,还是向钱看?
实话告诉你,我那时每天也会适量调整自己,就是没办法让自己感受到内在的幸福,就因为这一点,我才花钱走入了禅修的课程,帮助自己走出这样的怪圈。
03
因为禅修的机缘,后来认识了我师父,他自己一直在力行慈善公益,有五六年的时间了,我听到这样的消息,萌发了我当初想要做公益的善心,后来就开始做了。
之后就有了我跟师父的很多故事,正是这些故事才让我懂得了利他背后的含义,也明白了小事力行的威力。
说实话,那时候我自己也没有多少存款,但一直在做,我自己在负责助学这一块,经常会看到一些企业家中途就停止捐款助学了,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做了,而是他们面对市场的竞争,企业业绩每况日下,自己都亏损得很厉害,所以做慈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慢慢就明白一件事情,我们做公益,日行一善的确可以积累福报,做好事,但如果说自己都没有钱了,你让对方再捐点就几乎不可能了,大家是有这份心,也没这份钱。
后来我们认知到做公益可以做得更加体面,就像周迅每年做公益音乐会一样,做得可以让人感受到做公益原来有这么大的福德,同时也能让自己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富有。
这本是做公益需要达到的,而不是越做越没钱,越做越穷苦,这样才有更多人愿意参与进来,只有参与进来获得的力量才能更大。
04
去年我师公开始进入资本市场,在做资本之前,他去问贤宗法师:“师父,我准备赚钱了。”贤宗法师说:“那很好啊,财富本来就是有福报的人拥有的,但要明白赚钱是为了啥?”
师公一下子被点醒了,起始心决定终点,赚钱还是为了积善,给社会和国家创造财富,而非一己之私。
最后贤宗法师说:“做好丈夫的责任,做好父亲的责任,做好儿子的责任,这样就可以了。”
简单的几句话,你就知道多有力量了,其实赚钱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你赚了钱做啥,这个起始心很重要。
对于我来讲,一年半达到传统文化积淀和力行对我来说很重要,传统文化里提出的“吃亏、利他”精神,对我无论在做人做事,还是在生活事业上都有巨大的帮助。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做“生命的觉醒”每月系列公益课程,对外我一直不敢称自己是老师,因为德行还不够,我希望通过分享的形式,激发更多人的善心、善念和善行,同时能够觉醒更多的生命。
05
前段时候再读《活法》这本书,里面也谈到了利他之心:求利之心是人开展事业和各项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大家都想赚钱,这种欲望无可厚非。
但这种欲望不可停留在单纯利己的范围之内,也要考虑别人,要把单纯的私欲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之上,这种利他精神最终人仍会惠及自己,扩大自己的利益。
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为公司利益的行为,虽然包含利他,但如果只为公司,从社会的角度看,这就是公司层次的利己。
经营企业不光是考虑自己公司要盈利,也要考虑客户的利益,还要给消费者股东地区做出贡献,更要为社会进化,为国家,为地球,为宇宙做出贡献。
为了超越低层次的利他,必须养成再更大视野内观察事物的眼光,从更大的视角,以相对的观点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生命的经营远大于生意的经营,一个人无论是赚钱,还是做事业,亦或是做官,都是要站在生命的角度上为生命做服务,才不会颠倒梦想,生命才不会迷惑,身心才得以舒畅。
生命最重要的是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