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以后,便开始显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差异不光是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还表现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应对方式上。
有的孩子落落大方、自信阳光、有主见有想法。有的孩子则规规矩矩、胆小拘谨、对权威本能的服从、习惯接受安排和指示,一旦没有人安排他了,则会无所适从。
前者的父母一般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是信任和尊重,而后者的父母大多是控制型的。
其实大部分的孩子,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大,但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孩子。
能够真正做到信任和尊重孩子的父母,他们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便是孩子犯了错误,也是和善而坚定的与孩子交流。
而控制型父母则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什么,不做什么,该怎么做。与孩子交流的方式更多的是简单直接的命令,指示,指导。是站在父母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其实很多控制性的父母也知道尊重和信任当然好,有些时候也可以做到尊重和信任孩子。但更多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以控制型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为什么呢?
因为用控制性的方式也有好处,而且这种好处让人难以抵御,特别是对于缺乏耐心的父母来说。什么好处?——省事。简单、直接,有时候可以快速的达到目的,如同吊瓶输液,效果立马可见。
而如果随时信任和尊重孩子的话,很多事情处理起来都要费脑筋的多,需要更高级的策略,而且需要极大的耐心。
舍不得放手,喜欢代替孩子完成事情的父母,也属于控制性。因为本质上也是出于不信任孩子,而且自己代替孩子完成同样也会很省事儿。比如,给孩子喂饭,就不必收拾凌乱的桌子。替孩子穿衣,就不必强忍着耐心看着时钟一分一秒过去,承受着等待的煎熬。替孩子收拾玩具书包,效率也会高很多。直接指示孩子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有时也能够迅速达到自己的意愿……
所以要完全做到尊重和信任,对父母的耐心、策略以及与孩子的共情都是极大的考验。
孩子的差异其实是父母、家庭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