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是一门注定输的生意吗?”
是,生意的本质确实是赚钱。但从摩拜到ofo,再是小蓝单车、小绿等。有多少人看懂了背后的赚钱逻辑或者生意门道?相信大家基本上都一样,有便宜就占,哪管他们是否盈利,打起来更好,免费!
可这门生意,真的注定是以惨淡收场结束吗?租金、押金收入进行再投资、广告收入都抵不过团队管理成本、运营成本。这笔生意,究竟该怎么算?
其实,我看未必!
说出这话,并不是因为我想标新立异引起关注。而是在我看来,生意,有人赚的是现在的钱,收入归公司所有的钱,这属于小钱;有人赚的,是未来的钱,这个钱不仅仅归公司所有,也归所有参与的人所有,包括个人、企业、政府、甚至这个地球,这属于大钱。
共享单车,在我看来,赚的就是未来的大钱。
归公司所有的钱,怎么样才能在花小钱的基础上赚得多,怎么给到投资人最大收益回报。我脸皮比较薄,也自知没有那些成功的企业家有话语权,所以就不班门弄斧了。
那好,接下来就看看我怎么自圆其说吧,献丑了。
一 是共享单车的属性。共享,能避免资源浪费,是对资源的最大利用。从家门到地铁口/公交站,从地铁口/公交站到公司楼下。这两段距离介于1公里~5公里范围内的人来说,打的---堵车、走路--太远,打摩的-价格高不安全(当然,很多时候是因为价格高)、自己购买一部自行车--得考虑停放问题、维护问题、丢失问题等,加上,也不能在想用的时候就能用,地域性限制让人崩溃。
二是共享单车不仅是一种代步工具,也是一种锻炼工具,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生活在帝都的白领,虽然每个月工资交完房租水电和买完零食还有剩余,但天天端坐在办公室,颈椎腰椎脊椎均已经发出警报。自从出现了共享单车,而且每天6公里的骑行不仅成了上下班的基本锻炼方式,而且节省了时间。省钱还锻炼身体,而且最近免费骑行,买零食的钱又多了百八十块,想想就有点开心呢(当然,对于有更高追求的人来说,多出那20分钟,听听音乐,看看书,陪陪家人,也是不错的)。
三是共享单车的出现顺应了国家政策。国家提倡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特别是在北上广深这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仅仅是机动车多,地铁口聚集的三轮车也是监管难题,还经常看到一些十字路口因为三轮车和其他车辆碰撞导致的道路堵塞。共享单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三轮车“下岗”。当然,国家还是需要大力发展自行车专用车道的建设,以保证骑行者的安全。
四是将共享单车与个人征信体系挂钩,有利于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无论是有押金还是免押金,都是信用体制下的必然选择;注册认证后随扫随走、路边停放、夜不闭户。虽然出现了很多共享单车被破坏的负面报道,但我们依旧无法否认有那么一大批遵守规则的使用者。举个真实案例:下班路上,见一女生蹲在路边徒手修小黄车的车链子,倒腾2分钟后骑上潇洒离去。这个社会,我们需要多点正能量。
五是共享单车创业项目创造了多个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的资源再分配和社会稳定做了贡献。一个项目是否成功,不仅仅体现在账面上那些数字的正负,还得考虑对这个社会的影响。纯数字化的视角只会禁锢了你的视野。
当然,对于共享单车的停放问题,肆意破坏问题、道路设施问题等等的问题解决还任重道远。但总不能因为这些困难,就放弃了吧?我想,共享单车的出现,有它历史的必然性。我们要做生意,而且要挣的是大钱,这是一个人人受益的生意,为何要拒绝参与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