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讨论组,叫"父母恩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下面挤满了吐槽父母的熊孩子们,他们列举父母种种花式虐狗,狂撒狗粮的残忍事实,他们控诉父母只顾恩爱忽视甚至无视自己,他们嗔怪父母给单身的自己造成一万点伤害.......
然而,他们的言语间却无不透露着满满的幸福,戏谑的口吻里全是对父母恩爱的艳羡和傲娇。
有个网友的回复,格外让人触动:"父母恩爱的体验,就是我今生不可能有的体验,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
是啊,没有一种恩爱的规格,高过父母的恩爱,没有一种幸福的温度,超越家庭的和睦;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爱他的母亲,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彼此恩爱!
01
多年前的一个暑假,我和小黑在回家的火车上,对面坐着一家三口,如今他们的样子早已模糊,但是他们的举动却让我们津津乐道,记忆犹新。
那是一对衣着朴素,面容平常的中年夫妻,相拥而坐,旁边是他们七八岁大的女儿。火车一开,男主就掏出大包小包的零食,铺满了小桌,女主拿出一本书,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零食和书是火车上最基本的消遣。
女主斜躺在男主怀里,两个人一边聊天看书,一边互喂零食,他们讨论书中的情节,零食的口感,窗外的景色,车里的空气.......没有你们想的那种扭捏造作,卿卿我我,他们把恩爱秀得天衣无缝,旁若无人!
他们的女儿,时不时扑到父母身上撒撒娇寻求存在感,偶尔加入父母的话题胡乱说上两句,更多的时候,女孩儿都自顾自地看着手里的儿童读物,嘬着零食自言自语,眼神里闪烁的都是童真和可爱,当然,还有幸福......我和小黑心照不宣地对视,这样公众场合如此恩爱的中年夫妻彼时实不多见,何况,还当着孩子的面!
女孩儿显然对于父母的恩爱司空见惯,对父母的"忽视"习以为常,亲昵的夫妻、懂事的孩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恩爱和谐的画面,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以至多年以后,我和小黑还时常提起这一幕,也经常提醒对方,要做一对和他们一样,在孩子眼里,恩爱的父母。
02
马年春节,我和小黑去平遥古城玩,返回太原的火车上,也遇到了印象深刻画风却截然不同的一家三口。
火车上暖气足,女孩儿被爸妈裹得像个粽子,小脑袋汗涔涔的,女孩妈妈拿着毛巾,不停的伸到女孩衣服里擦汗,整个两小时的车程,妈妈不停不停的擦汗,一分钟都没有停歇,同样忙碌的,还有她的嘴。一边擦汗一边指使女孩的爸爸,削苹果,喂苹果,倒水,喂水,扇风儿,整理头发......语气里全是指责,苹果的块儿太大,水温不适中,头发没弄好,找个零食都找不到......爸爸闷头锁眉,偶尔反抗一下也淹没在妈妈的聒噪中,而那个女孩儿,完全可以自理的年龄,却麻木地被妈妈擦汗,被爸爸喂吃喂喝,冷漠地旁观着妈妈的指责爸爸的抗争,仿佛眼前的一切与自己无关,透过她木然的双眼,我能感觉到她小小内心世界的不快乐和胆怯。
这对父母,他们所有的焦点都在孩子身上,他们把全部的爱与关注都给了孩子,却忘了自己。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的世界,就是孩子的世界,爸爸妈妈的幸福,就是孩子的幸福。他们不知道,孩子更喜欢父母恩爱的"忽视",而不是相互埋怨、指责的关注。
03
著名家庭排列系统的创始人海灵格提出,幸福家庭关系是这样的:夫妻俩亲密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间位置,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形关系。夫妻是人生伴侣,是共命运者。所有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当你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时,孩子就自然不会以自我为中心。
"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养"。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教育和童年礼物,莫过于一个恩爱的家庭。家庭和睦父母恩爱,会给孩子发自心底的安全感、归属感,也让孩子更自信开朗、豁达乐观。
反观"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父母感情淡薄,靠孩子来交流或维系家庭,这种孩子被过多关注或干涉,每天耳朵里充斥着: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
"你长大可别像你妈,你妈天天就知道唠叨"
"你就随你爸,你爸任何事情都做不好"
"从小就知道撒谎,跟你爸一个德行"
。。。。。。。
孩子,成了家庭矛盾的焦点和导火索,而孩子并不知道父母的情绪大都来自成人世界的压力,孩子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来承担父母宣泄的垃圾桶,担起认为自己是父母矛盾的核心和来源主责,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么胆小懦弱,亦步亦趋。要么敏感急躁,强势霸道。你一厢情愿的爱与关注,反倒成了孩子的负累和包袱,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爱你的孩子,从爱你的伴侣开始。因为幸福,也会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