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于过去和将来采撷的
只是粒粒种子
待播撒在尚未耕耘的田地上
我们是田地,是耕夫
是采者,也是被采物
——纪伯伦�
童年时仰望星空,常常问:“月亮从哪儿来?星星从哪儿来?我从哪儿来?”少年时课堂读书,老师告诉我:“中国人的祖先,是北京猿人……”青年时因了一句“读史以鉴今”,床头书里多了一本《资治通鉴》。当沉浸在历史故事里,会常常想自己家族的先辈们曾过着怎样的生活?历史的车轮滚滚,无数的现在又成为了历史,那么,我的后代们又会生活在怎样的社会呢?
而长久以来,我看的史书里记录的主体都是“成功”人士们:创建新王朝的君主、继承王位的“皇N代”、辅佐天子的将相……历史里有他们发动的战争、他们创作的书画、他们的信仰,甚至于还有他们喜欢的人、他们的玩乐、他们的荒唐……历史不过是权贵们的历史,是关于政府、战争、宗教和贵族的历史。直到我翻开《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它向我讲述了有着科学依据的普世史,这种历史将人类社会置于宇宙的宏大背景中,以全新的方式思考过去、展望未来,大历史是关乎你我的历史。
《大历史》的内容
大约137亿年前,世界一片虚无,甚至还没有时间和空间。这时,宇宙出现,它是微小的(甚至比一个原子还小),它极度炽热,它以一种难以置信地速度膨胀。以此为起点,诞生了恒星、行星、太阳系,地球上出现生命,猿进化为人,人类社会不断变迁进步……世界越来越复杂,从虚无演变出万物。
“在我们宇宙的历史中,尽管出现了许多新的复杂形式,不过,我们只关注那些与人类利益关系最大的复杂形式。下面列出了八道复杂性渐增的门槛,这些门槛为本书提供一个框架。(门槛指你可以在此碰到许多新事物的地方)”
人类社会在不断强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譬如:能源危机、对生态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和未来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作者在最后一章展望了“未来的历史”,如何做好现在以迎接未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大历史》带来的启示
1.集体学习的惊人力量
“我们的祖先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与技术有限的其他物种不同,他们不断寻找新方式来适应自己的环境。结果,他们开始掌握越来越多的能量和资源。大多数物种拥有一套固定的技术和方法适应环境,而人类似乎有一个无穷无尽的生态技巧库,这个技巧库似乎还在不断扩大。我们不断发现新方法来适应环境以及适应彼此的能力,是人类历史的基础,也是我们这个物种的力量之源。”
生物在生存时,积累着信息,进行进化。遗憾地是,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当它们死亡,这些信息也随着它们消失。而人类能够使用语言和文字高效准确地分享学到的东西和进行思想交流,这些信息积累成为集体记忆。这种集体记忆能够一代一代的传递并不断积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人类如此强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历史。作者把人类的这种能力称为集体学习的能力。可见,学习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2.新的视角
以往我们在校学习知识,多采用分学科的方式,各学科都有自己的体系,界限清晰。而《大历史》中涉及了天文、地理、生物、化学和物理多门自然学科的知识,并把它们与人类史相结合,展开普遍性历史叙述,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在时空中的位置。
当我们在历史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那些枯燥的理论也变得生动有趣。《大历史》提供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各学科交叉融合带来的大局观。当我们开始用这种视角学习知识、甚至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将从狭隘走向更宽广的道路。
3.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在《大历史》中,作者一直在用一种批判的思维给我们叙述历史。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哪怕是自然科学的理论,曾经的牛顿经典物理体系也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因而,在书中你常常能看到这样的论述:
“它(大爆炸宇宙论)不是固定不变的、绝对的故事,也不会宣称自己是完美的。”
“此外,当代一些思想家(马古力斯和古迪纳夫等)觉得,达尔文以及他学说的普及者过于强调生存竞争,忽视了如下一点,即对于竞争来说,最有效的策略常常在于种群之内的合作以及种群之间的相互依存……不过,所有这些修正都没有破坏达尔文的核心观念,它今天依旧是生物学思想的灵魂。”
“作者也渴望这本书得到批判性阅读,即质疑它的假说,指出它的局限性。”在本书的作者简介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倡导批判性思维的观点。
关于《大历史》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的三位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和克雷格·本杰明是大历史领域的开拓者。大卫·克里斯蒂安是这个学科的奠基者之一,“大历史”是他在悉尼麦考瑞大学开设的一门课程,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和克雷格·本杰明知悉“大历史”之后,也开始讲授这门课。
2010年,大卫·克里斯蒂安与比尔·盖茨一起成立“大历史项目”,面向中学生提供免费的大历史网络课程。现在,美国和世界其它地方的高校也在讲授大历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