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一二) 【原书卷七·三二】
选诗如用人才,门户须宽,采取须严。能知派别之所由,则自然宽矣;能知精采之所在,则自然严矣。余论诗似宽实严,尝口号云:“声凭宫徵都须脆,味尽酸咸只要鲜。”
口号,此处表示随口吟成的诗句,和“口占”相似。始见于南朝梁简文帝《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后为诗人袭用。
宫徵,音gōng zhǐ,释义:1、古代五音中宫音与徵音的并称。三国魏 嵇康《琴赋》:“羽角俱起,宫徵相证。”唐杜牧《感怀诗》:“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清赵翼《偶书》诗:“两耳未甚聋,已难辨宫徵。”2、泛指乐曲。宋秦观《点绛唇》词:“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清洪昇《长生殿·传概》:“先圣不曾删《郑》《卫》,吾儕取义翻宫徵。”3、泛指声调。唐房玄龄《谏伐高丽表》:“文锋既振,则宫徵自谐。”
脆,指声音清脆响亮。
酸咸,酸味与咸味的并称。释义:1、酸味和咸味。亦泛指烹调的佐料。《史记·礼书》:“口甘五味,为之庶羞酸咸以致其美。”元辛文房 《唐才子传·柳宗元》:“梅止於酸,盐止於咸,饮食不可无,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2、比喻人不同的爱好、兴趣。唐韩愈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诗:“云夫吾兄有狂气,嗜好与俗殊酸咸。” 宋苏轼《蒜山松林中可卜居欲僦其地与元长老》诗:“暮年欲学柳下惠 ,嗜好酸咸不相入。”
鲜,此处指(味道)美好的意思。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声凭宫徵都须脆,味尽酸咸只要鲜。”袁枚的选诗论诗标准,实际上也是我们作诗的标准。前番说过,作诗先选好韵,以响、亮、脆为佳,便于诵读。而“味尽酸咸只要鲜”,解读起来略微复杂。我们常说作诗须求“诗外味”,袁枚在此则直接给出了“味鲜”的标准。古人在讲味道的时候,只说了“五味”,即首见于《吕氏春秋》的“甘、酸、苦、辛、咸”。古人未必不知道鲜,从造字的角度看,鱼和羊为鲜,这说明他们是知道鲜味的。但为啥没有将其置于“五味”之中呢,因为只有含蛋白质多的食物,比如肉汤、鱼汤、虾、蟹、蛤蜊等,才有鲜味成分渗出,而这些鲜味成分又不是一种东西就可以概括的。所以,面对复杂多样的含鲜味食物,用单一的鲜字来作为一种基本味道,显然不妥。况且,鲜味通常不能独立作为菜肴的滋味,它是食品的一种复杂而醇美的感觉。在实践中,鲜味一般在有咸味的基础上,方可呈现最佳效果。咸可增鲜,酸可减鲜,甜鲜混合,形成复合美味。在味精发明之前,鲜味都必须通过对食材的精心加工制作方可得到。一个“鲜”字说了这么多,回到“味尽酸咸只要鲜”的标准上来,即是,作诗,在立意、布局、选韵、拟句、遣词都齐备的时候,烹制熬煮就是关键。历经一番锤炼,最终追求的目标就是一个字——鲜!诗人们可多去品尝美味佳肴,体会“味尽酸咸只要鲜”,获取灵感!而厨师与吃货们,则赶紧动手写诗,今日李杜未必不在你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