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全民焦虑的时代,人人都是热锅上的蚂蚁。大部分的人都如八爪鱼一般,什么都去“学习”,恨不得自己十八般武艺集一身,样样精通,可总是事与愿违的处处碰壁,于是焦虑症、狂躁症、抑郁症雨后春笋般在我们身上拔地而起。
尤其是那些在而立之年才惊醒,不想浑浑噩噩过一生的中年妇女(我发誓我说的不是我自己~)。处于这个急需霸王防脱的年龄,我们当中也许大部分的人都还在迷茫,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苦大仇深的活着却纠结于社会的年龄歧视而患得患失,那你有没有想过如何降低试错成本呢?
我们不废话,下面三个干货大礼包送给你:
- 列出自己感兴趣的3个领域,在最短的时间内不断试错。
大部分人焦虑是因为自己没有任何出众的技能或者兴趣爱好,所以每天都要在“得到”听书,经济理财文学心理一样都不能少;在千聊买课程,演讲写作手绘摄影有什么学什么;参加各种付费训练营,早起晨读跑步背单词只要付费就心安。
这种以为学习就能改变一切战胜所有的想法固若金汤。殊不知,不带思考没有效率的学习其实作用全无。
与其无头苍蝇般在学习能改变一切的幻觉中不知所向,倒不如来一场断舍离,清空自己,作为一个局外人宏观地看待自己的人生,理性地有条理地列出自己最感兴趣的3个领域,然后给自己规划时间去试。
为什么只是3个领域呢?什么不是5个或者10个?人生苦短,何必把时间浪费在模棱两可的事情上?而且,如果你付之行动,3个已经足够花时间的了。
每个领域该花多长时间试错比较合适?我建议是至少三个月到半年。往往第1个月是入门期,第2个月是适应期,第3个月是塑造期。如果一个事情给你的成就感最大,或者挫败感再强烈也不愿舍弃的,可以考虑延长这个领域的试错时间。相信我,如果你目标明确的去尝试,不是你最感兴趣的,你只会心烦意乱想尽快结束这些可怕的体验。
李笑来在《与时间做朋友》里面说过,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有兴趣了才可以持久,都是做久了才有兴趣。
我同意前一句,但是后一句我是不敢苟同的。要证明你对一件事情是否真正感兴趣,当然要时间去积累去验证,然而,真的是做久了就能产生兴趣吗?我很怀疑。.
本人从事外贸5年,假装爱了5 年,后来接触写作后就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和理性分析,决定离职了。现在虽然入不敷出,但心里比谁都明白,喜欢的自然会不顾一切,不喜欢的终究持久不了。
朋友小Y,大学毕业十年,在我们朋友中间,是个敢于尝试敢于追求的女神般的存在。她当过小学英语老师,教过歪果仁中文,在快消品公司当过第二把手,如今经营着自己的红酒生意成为国际品酒师,白天约三五外国友人教授中国文化,晚上举行红酒品鉴会,看着她脸上洋溢着饱满的笑容,生活简直不能太充实了!
多年后终于找到自己心之所属,小Y让我看到了一个美好又真实的例子,刚毕业时她觉得老师是很高尚的职业,于是斩荆披棘进了广州一家很不错的小学执教,但多年后,她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那么喜欢学校的体制生活,继而辞职教外国人中文,彼时的她已经快30岁了。
由于对快消品行业感兴趣,她毅然在而立之年进入新的行业从头学起,三年后便成为公司的二把手。她在快消品公司的时候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红酒,到香港上课到法国和澳大利亚的红酒庄园参观,渐渐发现自己最爱的是红酒。一年前从公司辞职的时候小Y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开启她的红酒事业。
所以不要纠结于30岁的年龄而恐惧尝试,如果不去尝试的话,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喜欢跟课本打交道还是跟红酒打交道,真正热爱的会不顾一切挤出时间腾出精力,哪怕一点一滴的收获,都甘之若饴。
- 试错期间,开启你的专属精力管理,心无旁骛。
我一直很羡慕斜杠人才,他们好像有着用不完的精力花不完的时间,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在这里,我提炼了一些大咖的精力管理方法,跟大家一起用起来:
我们还是有请李笑来老师出场——他在《与时间做朋友》里面,介绍了他的一套独门秘法:
Step 1 - 列出你的任务清单:
Task list (任务列表:把任务变成白纸黑字,更有压迫感)
To-do list (行动列表:列出详细有效的步骤,让计划更具可行性))
Checklist (反馈列表:注明完成的质量,分析没有完成的原因)
Step 2 - 利用Mr Time记录你的时间花销。
用这样的方法,既能提醒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也能做好反馈,根据记录的时间花销,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有效时间和无效时间,确实是很适合普罗大众的。
不过,如果你是个懒癌患者的话,有个方法也许适合你。这个是我们亲爱的帅哥学霸李柘远一直沿用的简单易上手的方法:打开Word文档,根据轻重权衡优先顺序一一列出你一天需要完成的任务,每做完一件就用浅色淡化,直到全部完成。
有的读者也许担心自己精力有限无法完成多项任务。有研究表明,如果对自己没有明确认识,每天安排超过能力范围内的多项任务,将导致反向效果——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完成。
倘若真如此,你就尝试只给自己安排一到两个最重要的任务。集中精力心无旁贷地完成这些任务,如果有剩余时间则可增添一个次要任务。时刻提醒自己是在试错,要巧用精力!
- 分析试错将导致的沉没成本,适当交些智商税。
毋庸置疑,这是最简单易操作的部分了。俗语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用时间。这话怎么说?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不能由现在或者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简而言之就是已经付出了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如时间、精力、金钱。
前面我们谈了时间和精力,现在我们来好好谈谈钱。
最近新认识的朋友Kiki本来是广州一家知名三甲医院的护士,虽然工作量大又日夜颠倒,但胜在职业性质高尚受人尊重。这样的人生看上去也没什么不可,可是Kiki毕业后机缘巧合下接触了古筝,她瞬间如梦初醒,原来自己那么喜欢古筝!于是报了业余的古筝课程,至今已经学了将近3年,也已经考过了6级。
她问自己,既然那么喜欢古筝,为什么不尝试做一位古筝老师呢?这样就可以天天与古筝为伴了!
可她没有任何经验,也不懂如何教授,成为一名古筝老师谈何容易?
她还是比较聪明的,她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些更专业的古筝老师,由于有的老师自己水平虽高,但并不潜心教学,如此一来教学水平也不知孰高孰低,如果选错老师,自己的沉没成本高不说,还可能一无所获。如何可以验证哪个老师最适合自己呢?
她咬咬牙决定都拜他们门下付费学习,分给每个老师一个月时间,通过这种方式,她从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老师,并通过对多个老师的观察归纳出有效的教授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要减少我们的风险,确保尽快达成目标,在无法判断优劣的情况下,交些智商税反而可以降低我们的试错成本,因为我们少走了弯路赢得了时间。30岁以后,时间就比金钱来得重要,如果可以拿金钱换取时间,有效地缩短试错时间,这不是我们8090中年人的福音吗?(微笑着的诚实脸~)
所以,如果你也处于中年脱发的尴尬年纪,何不尝试抛开心中的束缚,列出自己最感兴趣的3个领域,在最短的时间内不断试错,然后做好自己的精力管理,拒绝低质量的学习。
如果无法判断出最佳路径时,通过分析选出几个路径适当交些智商税,减少自己的试错时间也是明智之举。希望大家通过以上三个降低试错成本的方法,早日找到自己心中所爱,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