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化,机械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手工制作都被机械化代替。山核桃采完运下山,除留一点自己食用,一般都全部出售。山核桃被收购后,放入机器去掉外皮,加入作料机械加工,翻炒,就成了香脆诱人的山核桃成品;乡亲们为了快捷,如今连自己留用的也拿去进行机器加工。
山核桃果肉外包了一层硬壳,硬壳外面还包了一层很直观的黄色外皮。釆回家后先放地上晾两天,原因是新鲜的外皮包得紧,晾过后变疏松容易脱落。退外皮的工作放在收回家三四天后。
需要提示的是,退外壳时衣服宜穿深色易洗的为佳。因外皮层有汁,退皮时敲击时,汁会溅到衣服上留下酱色痕迹,这种污渍特别难洗。汁溅到皮肤上尽管不伤皮肤,但会有刺痛感,所以宜穿长袖衣服。捡山核桃的人手指手掌都会粘上酱色的汁,多了手掌变地发黑发亮,短时间洗不掉,褪色干净起码要十来天以上。在外打工的老乡捡完山核桃回去上班,没褪色以前,手是万不敢伸出来,不明就里的人以为这是没洗手太脏的缘故。
乒乓球般大的山核桃,退了外皮,就露出里面浅酱色的山核桃仔,如蚌中的珍珠呈现面前,又像一个破茧成蝶蜕变蚕蛹。退外皮的工具是一把小木锤。敲的力度不可过大,劲大了会把里面的山核桃仔敲碎,一颗山核桃就此报废。力道过小外皮完好无损。小时候特别喜欢玩木锤,却不知帮了倒忙,木锤敲下去时没轻没重,不是把山核桃敲坏了,就是根本没把外皮没敲下来,落得大人一顿臭骂依然乐此不疲。
退掉外皮的山核桃仔形状、大小不一样。上等饱满的如大一点的玻璃珠。少数不饱满会小很多。不管大小,头上都有一个较锋利的尖。山核桃外壳有些硬,不过牙齿没问题的都能咬开,绝对不用像吃大核桃,吃之前还得为如何撬开费尽心思。
退完皮的山核桃仔,需要过一遍水,目的是把不饱满或里面没肉的空壳区分开。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它们全部倒入桶中加水,果肉饱满的由于相对较重,不会浮起来,能浮起来的都是没肉的废品,可用于冬天取暖或烧火的燃料。
下面就是烧大锅煮山核桃,因果肉表皮包了一层衣,不经过煮的工序吃进嘴会有涩味;另外果肉煮透了,焙干后吃起来的肉才会蓬松香脆。每一次煮山核桃,意外的福利就是可以去地里,多掰些嫩的土玉米放进锅里一起煮,煮出的玉米带点黑色,颜色不是很好看,吃味既有玉米的香味,又有山核桃的青香味。咬在嘴里特别过瘾。
煮山核桃时可按每个人口味不同,煮成原味或加入茴香,八角,盐煮成自己喜欢的味道。煮好捞出来后,最好用水冲洗一下,否则黑黑的很难看,黑是因煮的过程中果肉里的汁被煮出来的原因。
最后一步就是烘焙,开始火势可以略微大点,到后半程火势如果过大会把果肉烤焦,适宜文火慢烤,并不时搅翻,使便每一颗山核桃都受热均匀,烘焙中的山核桃慢慢变干燥,香味随之慢慢弥漫开来。那段时间上学的小孩不管它焙到什么程度,又或是有多烫,总会顺手抓几把放入口袋才出门上学。孩子哪里知道吃热山核桃容易上火,迫不及待的熊孩子,没多久一个个嘴巴都长出火疮。可没人在意,哪怕嘴角两边已经很痛还是照吃不误。
山核桃外壳是一个硬壳,里面有硬隔膜把肉隔开,就像四个小房间,每个“房间”里都有一瓣果仁。记得小时候老猜一个关于山核桃的谜语:一个家里四兄弟,长相一样不团结,各自躲在小房间,谁来叫门都不开,只能牙齿来对付。吃山核桃同样需要技巧,不常吃的人,常常会手忙脚乱,很难取出完整的果肉。常吃有经验的,随便咬一下,剥一下壳,都是整块的果肉。
为了吃的,高智商的人类总会想出各种好方法。为了方便大家食用,市面上出售的山核桃分为手剥山核桃和山核桃仁两大类。手剥山核桃其实是在炒制结束后,把山核桃的硬壳敲破裂,如此一来,吃的时候用手就可以剥开,大大方便了人们食用。专门用来剥壳的钳子也早已发明出来,成了又一种新商品。
如果你还嫌麻烦的人,可以直接选择山核桃仁,山核桃仁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打开包装, 入口即食,松脆味甘,香气逼人,好不爽口。
山核桃仁还可榨油、炒食,也可作为制糖果及糕点的佐料。山核桃果仁中含有7.8-9.6%的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7种以上且含量高达25%以上,还含有22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钙、镁、磷、锌、铁含量十分丰富。据资料分析,每公斤山核桃仁等于9公斤鲜牛奶或5公斤鸡蛋、2公斤牛肉的营养价值,而且它较牛奶、鸡蛋、牛肉的营养易为人体吸收。山核桃仁还具有润肺补气、养血平喘、润燥化痰去虚寒诸功效。
机器炒出的山核桃有多种口味:奶油味儿的香甜可口,奶香味丝滑入心,令人回味无穷;椒盐味儿的虽说有点儿咸,但是很好吃,突出了山核桃本身的香味儿。
机器加工虽然快,便捷,吃起来总少了手工加工的那种原味和地道,土煮的吃再多除了蓬松香脆,吃不出任何涩味,因为长时间煮已经把涩味煮没了。机器加工的再好,多吃的话嘴巴里还是会有一丝涩味。
山核桃是我的最爱。可要说机器加工的和土煮的那种好,我更喜欢土煮的。只是机械化的普及,那种念念不忘的纯真味道只能遗憾地留在了脑海中,再也品味不到了。
9.06
4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