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敢随便翻看一本小说。总觉得有一种恐惧伴随着我,我怕我会喜欢上书中的主人公,但他却有个悲惨的结局。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一定会因此闷闷不乐,茶饭不思好几天的时间。
我害怕那种绝望和无助的感觉。
就像《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我特别喜欢新月这个女孩子,她完全是我理想中的伴侣,但是作者却将她的命运勾画的如此坎坷,最终又要以死亡而告终。看到楚雁潮在她的墓前悲伤地拉着小提琴,我感觉空气中都在弥漫着的破碎的音调,那是悲伤的低鸣,是爱情的呜咽,是绝望的浪漫。当时我头脑中勾勒出的一人、一墓、一琴的场景至今都让我无法释怀。
再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女主田晓霞身为市委书记的女儿却毫无骄奢之气,对人平和。但如此一个正在绽放的蔷薇就在最浓艳的时刻凋零了。我对她和男主之间爱情的所有期待,全部被汹涌的波涛无情地拍碎,一个白天鹅和癞蛤蟆的爱情终究没有成为现实,我的梦也随着蔷薇花的枯萎而散落一地。
还有金庸的《天龙八部》,金对结局的修改,让王语嫣回到了慕容复的怀抱。而王语嫣那清丽出尘的丰姿,言笑晏晏的倩影早已成为我心目中挥之不去的仙女形象,最终她还是没能和我代入的角色段誉走到一起。金庸甚至称他们的感情原本就是源自于段誉对那个神仙姐姐雕像的依恋而已。二人竟连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有情人”都算不上,不禁让人扼腕。
三位作者花了大把的笔墨去塑造三个符合男人幻想的完美女性角色,却在书的结尾处用尖针狠狠戳破了这个泡沫,把甜美的梦撕得粉碎。我还泡在理想的温泉里没回过神来,就被当头浇了一盆现实的冷水。
也许是我太过容易将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去,以至于将戏剧的主角完全内化为自己,才会感到如此深刻的痛苦。
看了太多悲剧之后,我开始恐惧这种突如其来的冷颤,恐惧这种幻梦惊醒的失落感,恐惧这种和风细雨里的一声惊雷。
我开始逃避,我开始变得战战兢兢,开始拒绝看悲剧,开始顶着剧透的无趣先翻看结局,开始以为掩着耳朵就真的可以安全得把门上铃铛偷走。
就这样,我把自己字典里的“悲剧”二字悄悄地删除了,我成了一只只会把头埋在沙地中的鸵鸟,成了一只只会撞向糯糖的苍蝇。快乐的以为,这样就可以活得没有悲伤。
确实,我的生活开始多了几分平静,我再也没有对故事主角的死亡抱头痛哭,再也没有因为恋人分道扬镳而茶饭不思,再也没有因为对结局的不满而暴跳如雷。
即使知道只有在车厢内才能看到人情的冷暖和世间的嘈杂,我仍旧会选择戴上耳机,别过头去,看窗外转瞬即逝的风景。
就这样,我对结局完美的期待再也没有落空过,因为我完全漠视了瑕疵。
但是,我渐渐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敏感,害怕在人前讲话,害怕被人拒绝,害怕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缺点。
我拒绝接受嘲笑,拒绝被拒绝,拒绝体会失败,因为我只想要一出皆大欢喜的结局,我只想接受别人羡慕的目光,只想站在高高的舞台上享受掌声。
我已经成了自己封闭世界里的“英雄”,懦弱到不敢走出自己的心门。
拒绝了悲剧,就是拒绝了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