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萧秋水老师在喜马拉雅上#学会知识管理,让优秀成为习惯#第14课和第15课
一、第14课
课件
1、彼得•德鲁克关于“知识工作者”的原话:
“在经济发达国家中,直接的生产工人,如机械工、泥瓦工和农民等在劳动力中所占比例正在持续下降。而会计师、工程师、社会工作者、护士、计算机专家、教师和研究人员等“知识工作者”则迅速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是管理人员。在今天的美国劳动力大军中,靠知识而不是体力谋生的劳动者是最大的群体,也是工资最高的群体。”
——1975年《变动世界的经营者》
2、新华字典对知识的定义:
“知识就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
3、知识管理国家标准对知识的定义:
知识,就是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
知识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以是组织的,也可以是个人的。
知识包括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际知识。
知识是经过“编辑”的信息,在具有意义的背景环境和分析处理后,能够为组织带来真正的价值,它是隐含在专利技术、成功产品与有效策略之后的知识力量。而组织知识的集合(累积的经验、员工、管理技能、作业方式、科技应用、策略伙伴与供货商的关系、顾客及市场情报)就是它的智慧资本。
4、今天的作业:
有人说:吃饭不要知识,天生就有的,人天生就知道害怕,这是遗传下来的,也不是知识。有些人做的事情,机器也可以做,也不要什么知识,因为那些事情很简单,天生就会。
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说出你的判断和理由
我的答
第一个说法:吃饭不要知识,天生就有的
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对不完全对,因为如果吃饭只是说的张口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动作本身来说,是人的本能,不是只是。但是如果是说吃饭吃什么?如何吃?,能让自己更身体健康,哪类人群又该吃什么如何吃,这些关于吃饭的事情都是知识,何况对那些不能吃的,乱吃可能会危及生命的东西,必须要用到知识去判别。
第二个说法:人天生就知道害怕,这是遗传下来的
我觉得这种说法也不完全对,因为同第一个说法相似,产生害怕情绪是人的天性,但外部的刺激来使自己所能做出害怕等反应是自己有能力控制的,掌控它需要学习了解情绪管理方面资料,并通过一些时间来练习实践,让自己能够作出更合理的应对反应,这些都是需要知识的支持。
第三个说法:有些人做的事情,机器也可以做,也不要什么知识,因为那些事情很简单,天生就会
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对,人天生就会做的事情,对于人要操控的机器来说,它可不是天生就会,机器之所以能做,这需要人运用知识去设计它如何做出这些事情,更何况制造机器本身,也都是需要相应知识才行,并且是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才能到这个程度。
二、第15课
课件
1、微信公众号萧秋水回复关键词“摄影”可得萧秋水摄影学习笔记。
2、淘金的,有时候不如卖水的赚钱,这也是一种“道”,道就是规律,我们上节课有讲过,人不要去和规律抗衡。我们要去研究事物背后的规律,然后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节奏,这才是真正会学习的人。
向优秀的人学习,固然是要学习他们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适合不适合自己呢?最好还是试一试才知道。
3、学员@Gwadvance的微博评论:
抽中午休息时间听完教主刚更新的喜马拉雅知识管理音频,大爱结尾音乐《一生何求》, 对某首歌曲从旋律到歌词、作者、创作背景都有深刻理解与领悟,前奏一响起就能跟着附和吟唱。这本身也是个人知识管理一部分。
4、今天的作业是:
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可能被机器替代?如果被替代了,你怎么办呢?
我的答
我现在从事的是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我觉得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不可能被机器 替代,有三个理由要有三,第一个是时代在变化项目管理的对象、范围、内容和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第二是项目管理更多的是要与人打交道,手机、电脑等都只是工具和辅助,用来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从我自己来说,也是在持续的学习和实践,特别是来听教主的课程,不断提高自己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