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读茱莉亚·卡麦隆的《创作,是心灵疗愈的旅程》,其中提到“晨间随笔”。她认为,晨间随笔可算作一种灵修,人可以循着随笔的思路走进自己的内心。
“我们以为心情好才能写作,没这回事。”她在书中说。
她书中的“晨间随笔”是她设计的帮助人们恢复创造力的一种工具。“什么是晨间随笔?简单的说,晨间随笔就是三页手稿,是完完全全的意识流。”
“晨间随笔偶尔会多彩多姿,但往往是负面的,经常是东拉西扯、自怨自艾、了无新意、夸张或幼稚、愤怒或乏味,甚至看起来傻气。很好!”
晨间随笔,类似一种冥想。“冥想是为了发现自己真正的身份,在宇宙运行中的正确位置。透过冥想,我们和内在的力量根源有了连结,也终于承认这个连结;内在力量能转化我们的外在世界,换句话说,应向不仅带来智慧的光,也带来全面改变的力量。”
其实在这之前,也在读这个作家写的《写,就对了》,同样给人以启发。
这几天坚持了一些东西,包括写文章。以前定下目标,就是每天至少写500字。回头看看坚持得还不错,经常都是写了1000多字,很多次还写了三千多。虽然偶尔也会有写的少的时候,比如昨天,看看记在这里的并不多,但实际上,还在Ulysess记录了好多。算起来也不单单500字吧。
在简书的签名处做了一个状态,表示要试一试21天日更。看上去倒是不难。但是自己对自己有点小意见,是不是现在更新的大多是以前写出来的东西,并没有多少新的东西?想想也不尽然,好像最近几天大多都是新写的,只不多是昨天写,今天贴而已。只有一篇是以前写好的。其他也还好,先这样贴着吧。
有时候会稍微担心一下,虽然下了决心,不去频繁关注、刷微信,担心别再以后改成了刷简书。人有时候就是很悲催,一个坏习惯改掉,又来了一个坏习惯。记得有人说过,“其实你并没有改掉你的习惯,不过是用另一个习惯代替了这个习惯。”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好吧,我用写作的习惯,代替刷微博、刷简书的习惯吧。
有时候想,现在下的决心是每天500字,但是实际上自己对自己的渴望是每天1000字。在操作中,自己也是按照每日1000字来写的。自己觉得这一个月来坚持的也还不错。其实是写1000字也不复杂。有时候,是抓住自己的一个念头,一直跟随这个念头写下去,很容易洋洋洒洒就有了1000多字。有时候,没有时间,只是简单记下随机跳出的火花,然后有时间的时候再来整理,也整理出不少东西来。
有时会翻阅自己写的东西看,有些可能看上去没啥,但是有很多自己看的时候,就觉得很惊奇,当初怎么会有那样的想法?这些文字是我自己记下来的吗?好在我自己有个习惯,如果是从别处摘来的文字,总要做一下记录,标记好这是文摘,出处是哪里,即使在摘抄的文字后面有自己的心得,也要做一个记号,把自己写的文字与摘抄的做一个明显区别。这样,将来看自己写的文字的时候,就不会记不得是不是自己写的了。
将来会不会自己给自己加码?改成每天至少500字,专门写关于律师的文字?想起这个目标,自己有些激动不已,但是也有些担心,担心会不会不好坚持,会不会半途而废。其实想一想也没有什么难的。关于律师的思考可以有好多种,关于律师职业的思考,关于律师业务,关于律所机制,其中可以写公司化、提成制、律师技能、律师实务、经验教训等等,这么多可以写的,有什么难的?其实,人要超越的只是自己而已。
其实,我们不是在写作,而是在追寻我们自己的心声。每一个人都是一片海,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丰富多彩的。不写作,犹如看着大海表面的汹涌的波涛,看到的时候,有些感觉,但是时间已过,等回到家里的时候,波涛是什么样子的,记忆中的样子已经所剩无几。写作呢,则好像是通往大海深处的潜艇。开始,你都不知道它会到哪里去。但是,你只要慢慢跟着它走,它会带你去一个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有多么深邃,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去。
写作也像是带领我们去探究一座小山。看上去,一座山就是那样子,没什么了不起,一眼就可看到大致的全貌。但是写作就像顺着山间的小道一步步走进去,我们可以看到小溪,可以看到小径旁边的野花,也可以看到悬崖边上的顽强的松柏。一路的蜿蜒曲折,一路的峰回路转。写作,就是那条小径,它引导我们一步步往前走,走近精彩,走进精彩。让我们领略精彩,最后我们也成了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有了这么美好的人生,而不去写作,宛如经过黄山而不去攀登一样,看上去我们看过了黄山,其实我们并没有领略到黄山的精彩、奇幻与美妙。
上述的两个类比,如果不是在写这一组晨间随笔,我是想不出来的。在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它们就顺着我的思路显露出来了。先是那个大海的类比,还没有写完,关于大山的比喻就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它们都想被我写出来,我开始也把二者写在了一起,但考虑到一个是海,一个是山,进入大海用潜艇比较好,而进入大山用小径是合适的。所以,就把大山那个创意放到了下一段,专心写大海。大海写完了,再来写大山。于是,思路与文字都汩汩而出。
写作,既是你想法和思路的催生婆,又是连接思维深处精彩的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