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出处司马迁的《史记》,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出使秦国,在秦王的压迫下以高明的智慧和胆气,完好无缺地把和氏璧从秦国带回了赵国,这个故事成了蔺相如智勇双全的诠释,被广为流传。然而,细究之下,“完璧归赵”就是个笑话,经不起推敲。
和氏璧真的值十五座城池吗?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和氏璧再怎么也只是一块好玉而已,还不是后来的传国玉玺。秦王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换的和氏璧,只是将和氏璧作为一个表面象征而已,根本愿意是想要用十五座城池的名义与赵国合作,以免秦国攻打楚国之时被人合纵干扰。
既然是要合作,那么谁为主导就很重要了,秦王让赵国献上和氏璧就是要占据主导权。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如果直接把和氏璧给秦王,而秦王没有给赵国十五座城池,那就是秦王理亏,如此一来秦王想发飙找赵国麻烦也不好理直气壮;然而事实上正相反,蔺相如居然偷偷的把和氏璧先送回赵国了,在秦王斋戒五日,以“九宾”之礼接待蔺相如,准备以城池换和氏璧之时,蔺相如居然说秦国的国君历来都是没有信用的,所以就先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得这一来变成赵国理亏了,这不是在作死是什么?
蔺相如保全和氏璧,其实只是因为赵国的惠文王喜欢和氏璧而已,蔺相如不过是媚上邀宠、讨君王欢心,而全然不顾国家大计的小人罢了,谈不上什么智勇双全,也就是命好碰上了好脾气的秦昭襄王,要是换成秦始皇嬴政试试看?蔺相如不过嘴皮子功夫而已,就算后来为赵国相,也是政绩平平,连个合格的相国都算不上。而且,就算“完璧归赵”又如何呢,秦赵之间的战争终究无法避免,二十年之后的长平之战还不是将赵国打到了灭国的边缘,和氏璧最终也归秦国所有,成了后来的传国玉玺。
“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