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这一本著作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数字基本上贯穿了整本书,随便举几个例子: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等等,堪称经典。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大脑如果同时记忆超过数量为五的东西,就会感觉到比较吃力,“三”这个数字则刚刚好,既没有记忆压力,也基本上涵盖了一件事情的关键点。
因此在许多人看来,有一种智慧叫“凡事说三”——意即任何一个问题和事情都可以从三个方面讲出三个要点。
在《三国演义》中,对于这个数字的运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张辽和关羽的对话,我们来复述一下当时的场景:
话说刘备得知曹操大军已经开赴徐州,敌强我弱,自然不能坐以待毙,打算深夜劫营。
说来也怪,当刘备和张飞兄弟二人做好劫营部署之后,曹操大军行路途中偶遇大风,折断了旗杆。
郭嘉看了一下风向,掐算片刻之后对曹操说:“今晚刘备可能会来劫营?”
“我正好有此预感!”曹操回答道。
曹操于是将兵士分为九路,一路往前去安营扎寨,其他八路大军拉开距离尾随其后,如果发现刘备果真来劫营,就会像包饺子一样把他给包起来。
那一日当晚,刘备和张飞二人果真小心翼翼地走进曹操已经布置好的圈套中,当他们得知中了曹操的计谋之后,只有拼命冲杀,四散逃去。
这俩难兄难弟是逃走了,可是关羽还在啊。
此时张辽就对曹操说:“就让我去说服关羽投降吧!”
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用期望的目光看着张辽说:“那就有劳文远了!”
关羽虽然是厮杀了整整一夜,依旧神采奕奕,保持着武神的风范!
“如果你是来做说客,请你走吧,我宁愿战死!”关羽很不客气地说。
“云长啊,你可不能战死,如果你战死了你就有三条罪状!”
“什么,我视死如归,慷慨就义,还会背负罪名,别跟我花言巧语了!”此时关羽已经登上马背,意欲冲杀!
“云长,听我说!”张辽有些动情了!
“我听你说完,再去拼命不迟!”
“你武艺超群,不思图与刘皇叔一起共扶汉室,只会逞匹夫之勇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当年还和刘备张飞二人立下誓约,‘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俩战败逃亡,下落不明,如果你战死了,他们复出来找你找不到,你这样做不是有背盟约吗?这就是第二条罪状;你大哥刘备把他的两位妻子托付给你,你战死了谁来照顾你的嫂嫂呢,你战死了不是背信弃义之举吗?此为第三条罪状,有此三罪,还望云长兄好好考虑一下!”
“好吧,你说我有此三罪,打算叫我怎么做?”关羽态度稍微缓和了一些。
“投降!”
“哼,你不与我携手冲杀,反倒叫我投降,我宁死不屈!”
“云长兄,莫激动,听我说。你看这四面都是曹操的军队,围得像个铁通似的,战则必死,不如先投降,改日发现你大哥刘备的踪迹,再去寻找他也不迟,而且这样做还有三个好好处:以来可以保全自己有用之身,以图他日大事;二来可以不负你大哥所托,照顾好你的两位嫂嫂;三来不会违背当年桃园之约,你觉得怎么样?”
关羽听罢,觉得在理,思忖了片刻说:“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我有三个约定,同意我就卸甲下马,不同意其中任何一条,我还是要拼死一战的。”
张辽走到关羽跟前说:“愿闻其详!”
“其一,我只降汉帝,不降曹操;其二,我的两位嫂嫂按照皇叔俸禄供养,闲杂人等,一律不许靠近;其三,如果未来哪一天我得知我大哥刘备的音讯,哪怕有千里万里之远,我也要去找他,曹操不得阻拦!”
张辽将此三个约定告知曹操,曹操纠结了一会儿之后,咬咬牙,跺跺脚,终于同意了!
上面就是张辽和关羽的对话,可以概括为三个“三”,每一个“三”都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说得头头是道。
那么在生活中,你能否也可以做到“凡事说三”呢?比如公司开会是,把自己一周的工作总结成三个要点阐述出来;对一些事情不是用简单的好与不好来评价,而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相信,你一旦掌握了“凡事说三”这个技能,很快就会成为谈话的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