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电影还没上映就已经火的不行,娱乐界、商业界、武术界、文化界都在关注,之所以如此受关注,因为它的阵容相当豪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主演,袁和平、洪金宝、程小东影坛宗师级担任武术指导,功夫皇帝李连杰任总监制,甄子丹、邹市明、吴京、托尼.贾、向佐等一众武林高手加盟。它就是微电影《功守道》。
马云说他小时候有很多梦想:唱歌,当演员,画画。《功守道》就是在圆他自己的梦。当电影主演,打太极拳,圆了他的功夫电影梦;与歌后王菲合唱《风清扬》圆自己的歌唱梦。无论电影还是歌曲都有着马云的影子,隐含着他沧桑岁月、坚贞梦想。他在演绎电影,电影在诠释着他。
电影会用它的光和影映射人生。
1
小时候,我没看过什么电影,一直到家里买了14寸黑白电视机。电视中播放的电影都是抗战题材,《小兵张嘎》、《红星闪闪亮》、《英雄儿女》等等,在电影资源奇缺的年代,这些黑白电影看起来也是津津乐道,“嘎子哥,嘎子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一些经典台词至今耳熟能详。
我妈是绝对不允许让我白天看电视的,倒不是怕看电视影响我的学习,也不是担心我的视力,主要嫌看电视费电。所以我在屋里看电视的时候,院子里的大门是紧闭的,听到大门打开的响声,要立即关掉电视,等她出门,再打开。有时我妈来来回回进出院门好多次,电视也是开了关,关了再开。以至于和我家同时买的电视,别人家的还好的很,我家的早已坏了。一度让我爸怀疑买了个残次品,再有人打听买什么牌子的电视时,他总是谏言我家的那个牌子万万不能买。
真正意义的看彩色电影,还是镇上电影院来村里放映。镇上的电影院建了好多年,很多村民不知道,都以为那是镇领导开会的地方,好比北京人民大会堂。那里平时也不放电影,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放映几天,去看的也只是在外地打工见了世面,回家过年搞时髦的年轻人,还有马上要结婚的情侣,那是正大光明约会的地方。
能免费看电影,对村民来说就是党对农民最大的关怀。天还没黑,就有村民早早的拿着马扎、板凳在村委大院前等着,有些村民饭还没吃完,端着饭碗及早前来抢占有利地势。放映员扯好影布,架起机器,一束白光从机器投射到影布上,电影也就开始了,村民一阵沸腾,场面很像《天堂电影院》里放映员阿尔夫莱多给镇上的居民放电影时情形。一晚上放映两部影片,放的电影多是动作片和喜剧片,这些电影叫好叫座,村民买账。当然也有冷门电影,囫囵地看完,总是引来嘘声一片。
村头三大爷一把年纪很喜欢看电影,每次村里放电影,他都去看。他看电影与别人不同,总是坐在电影影布的背面,他说坐在人群中太吵闹,一辈子天天给村民吵、给子孙吵,唯独看电影能让他安静。他坐着小板凳,背依靠着墙,两只手相互插进袖子里,平静、祥和地望着影布。
爱看电影的三大爷却死于一场电影,那是刚进冬季,他看着看着电影睡着了,由于坐的地方比较僻静,电影散场了,没人注意到他,大冷天他坐在椅子上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发现他时,他已经去世了。不知该责怪那寒冷的天气,还是令他昏睡的电影,或者是他已经超脱,跟着电影去了另一个世界,都不得而知。那天早上见到他的人,都说他走的很安详。
印象中那时候放过的电影有《红高粱》、《醉拳》,第一次看到了巩俐的美,了解了东方美女应有样子。成龙的武打动作搞笑、滑稽,以至于很长时间都以为醉拳是喝醉了才能打的拳法。
2
上了初中,我去了县城住校,每月交固定伙食费,每周回家一次。周五下午我妈骑着自行车把我从学校接回家,周日下午再把我送到学校。周末和假期看电视的机会很少,因为学校周末还布置很多的作业,不做作业的时间就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毕竟上了初中后大家在一块玩的少了。
那时能有的看电影机会,便是学校每个学期组织观看两场电影。一个年级十几个班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从学校出发徒步走到县城的剧院。这期间班主任老师是最辛苦,路上要扯着嗓子吆喝大家保持队伍整齐,路口要拦住过往车辆保证大家安全通过,到了影院也不能安下心来看电影,因为剧院紧挨着游戏机房。有些县城的同学,对游戏机非常痴迷,经常趁着电影放映,灯光熄灭后,偷偷溜出影院去打游戏机。所以老师会一遍一遍的巡视,清点自己班级学生的数量。我是我们班主任钦点的内线,发现身边的谁溜走了,要偷偷告诉他,他便胸有成竹的到游戏机房抓人。所以不管电影里演的什么类型的电影,老师在演的总是警匪片。
看电影的周,我妈来接我,我总是在路上给她讲这周看的什么电影,电影的内容,有哪些搞笑的情节。我妈听的很认真,好笑的地方也哈哈大笑。她经常打断我,例行检查似得问我这周在学校又吃些什么菜,肉菜多不多。我靠着记忆把一周学校的菜谱报给她。她总是埋怨说,学校的伙食不好,嘱咐我多吃肉,少吃菜。我再问她刚才讲到哪时,她记着的只有那些菜名,电影演的什么已完全不清楚。父母关心的始终是孩子的吃穿,忽略的往往是他的思想和的喜好。
这段时间看的最多的电影是李连杰的电影 ,《给爸爸的信》,《冒险王》等,当时惊叹李连杰武打动作的敏捷,相比成龙那些搞笑、花哨的动作,李连杰的才是真功夫。
3
上高中后,学校规定每两周可以回家一次。我经常是一个月一次,不回家的时候就让同村的同学帮我从家里捎带些干粮。我妈总问我,别人都是两周回家一次,为什么我一个月。我对她说,县城有个很大的图书馆,周末可以到那去看书学习,再说两周来回车费要花不少。我妈信以为真,虽然学习成绩不算好,但知道学习,又懂节俭,着实让她宽慰些。
而我周末不回家主要是星期六晚上和同学阿三一起去录像厅看通宵电影。六块钱一晚上,可以看五六部电影,算是划算。录像厅的条件很差,几排破沙发,坐上毫无弹性。虽然每次录像厅老板都强调不准抽烟,但放映后,录像厅里总是烟雾缭绕。录像厅条件不好,排片却很讲究,各种类型的电影轮流播放,动作片,警匪片,恐怖片,搞笑片,还有外国影片,从不重复,冷不丁的还放个艳色片。阿三总是不能坚持看完全场,看两三部影片就呼呼睡着了,临睡前不忘叮嘱,如果演艳色片务必把他叫醒。不知道阿三到底喜欢的艳色还是喜好电影。
我坚持把所有影片全部看完,钱已经花了,不全部看完就是浪费,大不了星期天恶补一觉,反正有大把的时间。
那时候虽然老师整天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总觉着金钱永远比时间金贵。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岁月的流逝,才越发感觉时间的珍贵。正如罗胖在《时间的朋友》演讲中所说,“时间是新的战场,时间是新的货币。”
那个时候看的最多的是郑伊健、陈小春的《古惑仔》系列电影,知道了还有个地方叫江湖,有个组织叫黑社会,体会了什么是兄弟情义,什么是奸诈暴力。再就是僵尸片,我最讨厌的就是僵尸片,声音嘈杂不说,电影的制作也难令人人满意,透着那种做假穿帮的痕迹。
4
上了大学,有的宿舍买了二手彩色电视机、DVD,周末有些人租些碟围坐在宿舍里看。租的最多的就是周星驰的系列电影,星爷永远是同学们的最爱,一帮同学围坐在一起,没有凳子,爬到上铺床上,两三个人挤在一起。《大话西游》我就连续看了好几遍,每次看都能笑的前仰后翻。“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这句台词我默默地背了很长时间,只为了找机会在一位女生面前表现一番,直到毕业也没等到那个机会。
学校的礼堂周五、周六也放电影,放的都是些老影片,去看的都是情侣,单身去看的极少。但陆同学是个例外,他经常一个人去看电影,当时我们都认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后来他喝醉了酒讲出了实情,他暗恋的女同学总是和男朋友一起去看电影,他想窥视他们在礼堂看电影时都做些什么。
我们都骂他变态。
他哭着说,那是爱。
我们不懂爱,可能爱得深沉就是他那个样子。没有为爱痴狂过,可能也没有真正爱过。
学校礼堂里放映的影片大多是冯小刚的电影,《甲方乙方》、《大腕》、《不见不散》,切实体会了冯氏幽默,知道了什么是贺岁片。
5
结婚后孩子出生前,就没进影院看过电影,每每想浪漫一下,和老婆提议去看场电影,老婆的回答总是坚定有力:
花那个钱干什么,想看电影,电脑上什么没有?房贷不用还了?
好吧,房贷像把刀,悬在头顶上。
有了孩子后,虽然房贷还在还,但电影院还是要去,《熊出没》系列电影,《冰雪奇缘》等等,上映了立马带着孩子去看。完全不考虑票价多少,房贷有没有还清。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哪怕只是看场电影,即使电影让孩子增长不了什么知识,但至少增加了见识。
家长在孩子的培养上总是不遗余力,无论对自己多么吝啬,对待孩子永远是那么的大方。
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电影特效让人震撼,美工、场景精益求精,3D、4D电影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自己真的穿越进电影里,虚幻与现实傻傻分不清。电影院越来越人性化,各项服务配套一应俱全,观影更加舒适,甚至有些富豪大佬把影院搬到了自己的家里,享受那份私密与清净。
无论电影如何变化,不变的还是光和影,变的是看电影的心情。
电影陪我们走过得岁月,都承载着看电影时的心情和故事。电影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人生的启迪,心灵的洗礼,场面的惊叹。那些留在心底的记忆,是在人生道路上驻足时留下的脚印,电影就是驻足眺望是看到的风景。
相对于电影给我们的记忆,它给我们更多的是陪伴,陪伴我们度过了孤独的时间,迷茫的岁月,填充了空洞的心灵,使自己感到不再孤单。
电影就像镜子,我们都要学会从镜子中寻找自己,看清自己,整理好衣装,给自己个微笑,然后继续前行。
电影照亮了人生。人生多曲折,生活多苦难,正如《天堂电影院》中一句话,“人生不是电影,人生要比电影苦”,还有电影《一一》中的一句台词,“如果电影跟过生活一样,那谁还会想去看电影,过生活就好啊。”我们从电影中得到慰藉,汲取光亮,即使人生再多的苦难,相信前方还会投射来一束光,因为自己正在演绎着自己人生的大电影。
虚幻与真实,人生如影,在光影变幻中,走好人生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