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晚饭后还带着儿子散步,碰见了孩子的二姑和小姑,大家一块溜达。三个女人有很多的话题,可是,我发现儿子比我们说的话还多,我说一句,儿子总是有一大堆的话接着往下吐露,一说还是一大串。一个男孩子,怎么有那么多的话,我听着都心焦,于是训斥他“你怎么话那么多,烦不烦呀?”儿子翻了一个白眼,没理我。没想到他二姑说话了“还不是像你?”一句话把我打愣了,半天不知道该说些啥。
后来自己开始反思,别说,自己还真的是这样,特别爱说话,一群人里面,我永远是说话最多的人,并且说话拉杂,喜欢用叙述的手法把一件事完完整整的表达清楚,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恨不得说的详细再详细,一说起来就刹不住闸了,并且不注意语句的停顿,一个语速,一个腔调,一直说呀说的。其实,别人只听一两句就明白了,原来自己做的都是无用功,现在儿子明显也继承了我说话的方式,所以看起来特别爱说话。
从儿子的身上,我看见自己的样子,从自己的身上,我看见儿子未来的样子,想想多么的可怕。
想起了一个近段特别热火的词——原生家庭,什么样的原生家庭在孩子身上会打下很深的烙印,也许一辈子都将生活在其中的影响之下。
和一个朋友闲聊,他说起自己的老公,明明经济已经不太紧张了,可是却节俭异常,生活质量严重低下,坏掉的东西不准扔掉,总是说啥时候还有用,结果把一百多平方的家变成了堆积破烂的地方,逼得朋友只好偷偷的仍。并且喜欢占一些小便宜,举个例子,去朋友家转转,朋友家有新选的蔬菜,摘一点图个新鲜也是人之常情,可是他总是贪婪,老想多拿一点,结果很多都坏掉了,还让人觉得这个人怎么这样掉价。所以朋友觉得跟着他出去很难为情,有点丢人了。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朋友的老公出生在一个异常贫瘠的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拉扯大六个孩子,还供他上了大学,那种艰辛和苦难,不是一句理解就能共情的。
生活的拮据,物质的贫乏,家庭的磨难,自然而然就养成了他吝啬的性格,因为用朋友的话说他们全家都是葛朗台,从朋友的婆婆到叔伯兄弟,几乎都是这个德行,所以人家全家有共同语言。
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你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你的父母的影子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已经深深地印在你的骨血里,表现在你的待人处事的生活里了。
老辈们流传一句话“说媳妇先看丈母娘,找女婿先看老公爹”,说的就是原生家庭对孩的影响,如果丈母娘知书达理,善良勤劳, 她调教出来的女儿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如果一家的男主人有责任,顾大局,能担当,自然儿子也会很棒。言语很俗,道理不俗。
俗话说“前有车后有辙”,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也即是说父母给孩子做了什么样的榜样,孩子自然而然就要跟着学样了。
你就是你孩子未来的样子,所以,好好想一想,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那就先让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吧,没有别的方法,从现在开始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