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重耳之亡 - 一个小男人的成长史(2)
于是重耳带着自己的小团队继续流浪,他们来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因此就很想亲眼看看,于是他趁公子洗澡的时候偷看他的裸体...听起来是一个基情四射的君主啊,我怀疑这是作者刻意的避而不谈,毕竟在正史中八卦别人的性取向,对孔子和左丘明而言都是颇为尴尬的事。但是,主上不靠谱,不代表曹国没有杰出的人才,比如大夫僖负羁的夫人,她对自己的丈夫说:“我看晋公子的随从,各个都是栋梁之才,有他们的辅佐,晋公子一定能成就大业。如果晋公子回晋国成为君主,则晋国一定能够称雄诸侯!您应该趁早礼遇他。”这位夫人虽然贵为诰命,但是能见外人的机会应该也不多,她可能还是从自己丈夫口中听说了重耳团队的所作所为,然后再进行分析。这样的话,这位夫人的识人之明,不亚于那个说了“捉刀而侍者,真英雄也”而被曹操杀死的匈奴使者。
重耳的下一站是宋国,原文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宋襄公送他车二十乘”。难道真的这么简单?这里,就有必要分析,这个礼物是什么分量了。前面说过,齐桓公送给公子的礼物是车二十乘加霸道老婆一个。这样看的话,宋襄公给的礼物竟然和齐桓公给的几乎一样!这可不是给别人家的熊孩子结婚随份子,大家商量好一致的。宋国是个小国,国力逊于齐国,这里的二十乘,对宋国来说,应该不是个小数目,那么,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楚国。宋襄公刚刚被楚国击败,关于这个沙雕是怎么输的,左传的前面一章《子鱼论战》恰巧有交代,读者自己眼补吧。这货也知道自己是什么成色,没法子和楚国争胜了,因此,让楚国的潜在的对手——晋国,快速拨乱反正,制衡楚国,就是最佳策略。这也是为什么宋襄公没有像齐桓公那样,再给公子来个红袖添香,他需要重耳以旺盛的斗志赶快回国掌权。读左传的时候,我深刻的感受到左丘明同志就是一个军迷,他对战争的细节描写接近偏执,比如曹刿论战,又比如子鱼论战,但是对战略和人性的分析就不足(毕竟这是史书),为他的作品补充这部分内容是最烧脑的。
接下来轮到郑国了,这也是不待见重耳的一个国家。我没有查阅相关的历史,估计是怕礼遇晋文公会释放某些信号给强大但是混乱的晋国(当时晋国的领导人晋惠公想干掉文公应该是路人皆知了,想想朝鲜的金同志是怎么安排他哥哥的)。这里,左丘明借郑国大夫叔詹之口,再次展示了晋文公团队的不同凡人之处。叔詹劝郑文公礼遇重耳,说:“上天所厚爱的人,终究会成功,普通人是不能改变的。在重耳离开晋国之后,晋国的内乱始终没有停止,这大概是上天给他创造条件;有三个智慧过人的人才一直跟随他,辅助他,这是他被上天眷顾的另一个证明;因此应该礼遇他。”但是,郑文公却没有听从叔詹的劝告。对于晋文公而言,所有这些无礼的遭遇,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他,让他成长。好吧,既然人人崇尚且惧怕权力,那我就要做最有power的仔。
关于重耳为什么要过楚国,我一直没想明白,因为楚国并不是重耳去往秦国的必经之路,而两国的关系也实在算不上和谐,如果非要找一个理由,可能是晋文公想借机观察一下楚国的领导人。但是这次访问,也是晋文公周游列国最凶险的一站。楚成王设宴招待他,问:“如果公子能够返回晋国,用什么来报答我呢?”,晋文公说:“美人和黄金,您一样都不缺,晋国的所有财富,在楚国都是多余的,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成王继续追问:“话虽如此,但您总要报答我点什么吧?”,公子答道:“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晋国称王,将来我们两国不幸开战的话,我将退避三舍”。可以看出,此时的重耳已经不再是那个仅满足于做个富家翁的纨绔子弟了,他已经毫不掩饰自己对于权力的追逐了。重耳对于楚成王的暗示(割地,或者永不与楚国为敌),应该是清楚的,但即使是在当时弱势的情况下,重耳也拒绝做出任何妥协性的承诺——他俨然已经把自己当作晋国的国君,维护着晋国的利益了。虽然未在其位,已经开始谋其政,这就是为什么楚成王会给重耳“志向远大”的评语了。但是文公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也有点没事找抽的意思,相信各位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场面有多尴尬。果然,楚国令尹子玉就建议楚成王立刻杀掉重耳一行。但是楚成王却说:“晋公子志向远大,严于律己,谈吐温文尔雅(看来持戈追子犯的事还没有传到这里),他的随从忠诚、严肃而宽厚(又是对于创业团队的认可);看看现在的晋惠公,众叛亲离,没有人喜欢他(这跟朝鲜的金同志真的好像),这是上天安排重耳取而代之,掌管晋国,天意如此,不能违背”。唉,他是一个好的HR,但还需要很多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CEO。若干年后,晋楚战与城濮,晋军退兵九十里以诱敌,大败楚军。
重耳回国前的最后一站,是秦国。当时的国际形势是这样的:诸国中实力最强的是楚国,楚国的地盘比秦、晋加起来还大;其次秦、晋、齐势力差不多,齐国偏居一隅,自桓公死后已经慢慢放弃刷存在感这件事;秦国的位置夹在晋国和楚国中间,腹背受敌,联晋拒楚就是不二的选择,但当时晋国的领导人惠公显然不太会做人,把周遭的国家得罪了一遍,完全不是一个可信赖的伙伴。因此,为晋国更换一个亲秦国的领导人,就自然排上了议事日程。秦穆公热情的接待了重耳一行,两个话事人洽饭的具体过程,有点像中国诗词大会:重耳朗诵了诗经 小雅 沔mian水,篇首是”沔彼流水,朝宗与海“,恭敬的表达了自己来到秦国有了归属感的意思;秦穆公则朗读了诗经 小雅 六月,这首诗歌颂的是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北伐取得胜利的故事,什么意思呢?秦穆公在这里把重耳比作尹吉甫,就是说穆公认为晋公子完全可以辅佐周天子,位列诸侯(重耳才是晋国的正统,应该领导晋国)。这时,随行的赵衰立刻对晋文公说:“穆公提出要让您担当辅佐周天子的使命,您应该拜谢”...穆公助文公回国夺权这个事情,就算定了下来。各位读者,这就是咱们的祖先在两千年前谈事情的方式,服不服?这里还有个小彩蛋,本来晋文公的舅舅狐偃是位置最高的随从,理应作为陪同参加赛诗会,但是狐偃在开席之前对文公说,赵衰比我更懂得诗歌,让他陪您去吧。狐偃的睿智,成就了秦晋之好——团队的力量啊!
之后的故事,就没有那么跌宕了。文公由秦国入晋,当时晋惠公已死,掌权的晋怀公年少德薄,没有驾驭军队的能力,狐偃则暗中策反了晋国的实权派,最终晋怀公被文公杀死。文公夺权成功。